中国教育家的相关人物简介

2025-02-25 20:04: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周侗(Zhou Tong,约1040年~1121年),北宋末年之武术大师,武术教头,以善于箭术闻名,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在《说岳全传》中说他是南宋将领岳飞的武术师傅。在他收岳飞之前,还有几个徒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大徒弟是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玉麒麟”卢俊义、二徒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从前周侗的职务,传给了林冲)、三徒弟是射死晁盖的曾头市教头史文恭,另外还有一说法称“行者”武松是周侗的不记名弟子。1345年,元朝丞相脱脱完成496卷的《宋史》,其中的第365卷为《岳飞传》,由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书中提到:“射与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溯望设祭于其冢。”周侗年老后辞官,在刘光世幕府做过一段幕宾,刘光世军驻河南,因此得以在汤阴县收岳飞为徒。传说岳飞受周侗翻子拳真传,并加以发展,开创鹰爪翻子门。传说周侗还是卢俊义、林冲、史文恭的武术师傅,这种说法来自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而《水浒传》中没有提及。武松是他的徒弟的说法来自扬州评话《武十回》。传说中他的二师弟是《水浒传》中祝家庄的教师栾廷玉,小师弟是梁山好汉病尉迟孙立。还说他年轻时得到包拯的赏识提拔,进入军中为军官,后担任京师御拳馆教师,和名将宗泽交好。卢俊义、林冲便是这一时期的徒弟。武松打虎之后县令派他送虎骨入京,武松得以结识周侗受其点拨。 周侗老年辞官,在驻河南汤阴县的刘光世幕府做过一段幕宾,得以收岳飞为徒。现代武侠小说《铁臂金刀周侗传》中说,周侗是陕西独角村人,有一妻一子。妻子早亡,儿子周云清随卢俊义征辽时战死。《说岳全传》中说周侗收岳飞为养子,但《岳飞传》中未提及此事。周侗是武学大宗师,师承少林派武师谭正芳,精通多门武功,尤其对枪法,人称“枪神”。据说至今还流传有“周侗拳”,和奉岳飞为祖师的形意拳相似。根据裴锡荣、李英昂所著《河南正宗形意拳》,戴龙邦大师“于乾隆十五年为‘六合拳’作序云:‘岳飞当童子时,受业于周侗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
马相伯(Ma Xiangbo,1840年4月17日~1939年11月4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震旦学院、复旦公学、辅仁大学的创始人。原名建常,后改名良,字相伯,又作湘伯或芗伯,教名若瑟,晚年号华封老人。原籍江苏丹阳,生于江苏丹徒。父业医兼营商,已多代信奉明清时期由欧洲传入的天主教。清咸丰元年(1851年)就学于上海圣依纳爵公学(后徐汇公学),学名斯臧。同治元年(1862年)入耶稣会,研习文学、哲学及天文等。八年,升神父,在安徽宣城及江苏南京、徐州一带传教。十一年,任徐汇公学校长兼任耶稣会编撰。因遭同会之外国传教士猜忌,于光绪二年(1876年)退出耶稣会。由兄建勋荐于李鸿章,去山东调查矿务。七年任驻日使馆参赞次年至朝鲜任职。十一年,任台湾巡抚幕僚。十八年再度赴日本先后任长崎、横滨等地领事及驻日使馆参赞。二十九年,创办震旦学院(后改名震旦大学)于上海徐家汇,后迁卢家湾。因校政为法国籍耶稣会士所霸持,三十一年得严复等人相助取意“复我震旦”另创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自任校长,延请于右任、邵力子等任教。1912年民国成立以后,出任江苏都督府外务司长等职及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20年冬退隐上海徐家汇之土山湾,译著天主教书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并提倡民治及人民自救,发起组织中国民治促进会和国难会等。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同胞书》后,与沈钧儒、邹韬奋等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次年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时年已95岁,仍发表文章与演讲,勉励同胞共赴国难,人称爱国老人。1937年3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七·七事变后应李宗仁之请去桂林。1938年又应于右任之请移居昆明,道经越南谅山一病不起,次年病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其灵柩运回上海安葬于天主教公墓。生前译着甚多,后人编有《马相伯先生文集》、《马相伯国难言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