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建议,对于“网瘾”一事要反过来看,可以把此事看成是一个好事,
这证明我们未来的网络天才那是相当的多啊,要知道未来是信息时代。但我们因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成为未来的网络奇才,如果让宋徽宗做一个艺术家,那么他就绝对不是一个王国之君了而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具体的内容你自己组织一下吧!
22日,国内第一个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在京发布。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持的这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13岁-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报告还推出了国内首个网瘾评测与判定的标准。
按此次发布的标准,如果你符合“前提条件”,并满足“补充条件”的任何一个,就可判定为有网瘾。于建军/绘
规模:青少年网瘾比例约13.2%
本次问卷分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两个部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根据网络调查的结果,这一比例还要更高,达到16.6%。报告指出,青少年网瘾现象在我国已经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多方关注。
记者了解到,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民盟北京市委2002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北京市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比例达14.8%”。本次研究调查的结果都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
除了现有的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染网瘾
调查显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17.07%)约比女性青少年网民(10.04%)高出7个百分点,在具有网瘾倾向的网民中男性青少年比例同样高于女性。
男性青少年缘何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网络?专家解释说,男性青少年更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而女性更为稳健保守。因此,面对网络这一新事物时,男性往往更易于被网上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其次,男性青少年较为独立,女性依赖性相对较强。在传统文化的规范下,男性往往是有泪不轻弹,与其他社会成员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女性则大可向他人宣泄负面情绪,所以当网络媒体出现时,在现实生活中比女性拥有更少宣泄渠道的男性便会倾向于利用网络媒体来宣泄负面情绪。
专家还表示,处于青少年成长期的男性往往思维较为活跃,自制能力较差,好动,往往被视为“顽皮”。而女性则自控能力较好,好静,视为“乖顺”,她们往往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投入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相对而言,花费在其他活动上的时间、精力较少。
中学生是网瘾“重灾区”
调查报告显示,13岁-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从总体趋势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30岁-35岁的网民中网瘾比例(12%)最低。
中学生成为网瘾的“重灾区”,特别是初中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严重。报告显示,网瘾群体中13岁-17岁的青少年网民,尤其是中学生网民当中的网瘾比例是最高的。初中生(23.2%)、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21.0%)、职高学生(20.5%)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1%)、高中生(10.1%)中的网瘾比例则较低。据了解,这一调查结果与一些学者之前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
陶宏开向记者表示,前段时间上海某个协会发布了自己的网瘾调查数据,他将其中的数据称为“卑鄙的数据”。他说:“他们的调查数字说,在网瘾群体中,有高达59.9%的人是19岁-25岁的成年人。这个数据不仅不科学,我还认为是故意混淆视听,让人们相信18岁以下的青少年并非网瘾的主体,放松警惕。”
网瘾比例地区分布散乱
网瘾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虽然各地区间的差异较大,但整体分布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因素无关。在地区分布中,东部地区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4.5%)略高于中部(14.0%)和西部(13.0%)地区,但较之具体地区间的差异(如:北京23.5%,上海8%),其差值并不明显。
专家表示,网瘾现象的严重程度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联系。例如:同属经济发达地区的北京(23.5%)、天津(9.9%)、上海(8%)、江苏(18.3%),其网瘾比例差异较大;而云南(27.9%)、贵州(11.1%)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至于为何会出现青少年网瘾比例分布如此散乱的现象,专家表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研究。
上网者都为打游戏
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被什么吸引?调查将青少年上网的目的分为两类,一类是娱乐性目的,第二类是实用性目的。调查显示,与非网瘾群体相比,网瘾群体的上网目的更倾向于娱乐性,“这说明娱乐性的网上活动更容易使青少年上网成瘾。”
网瘾群体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远高于非网瘾群体,而看电影听音乐虽然也属于娱乐性的活动,但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中,参与这一活动的比例几乎没有差别。网瘾网民更偏重于玩网络游戏,而非网瘾网民则更偏重于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因此专家表示,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网成瘾,而对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放纵则可能促使其上网成瘾。
对此结果,陶宏开将网络游戏称之为“精神鸦片”,将它当成网瘾的罪魁祸首。“它比物质鸦片危害更深,因为喜欢网络游戏的大多数是青少年,如果他们不能正确脱离网瘾,很多青少年的未来是很可怕的。”
网瘾群体的网上活动较单一
不同网民从事网络活动的丰富性不同,调查显示,非网瘾网民从事的活动种类较为丰富,网瘾网民从事的活动则较为单一。针对这种情况,报告建议可以推陈出新,鼓励青少年网民合理利用网络的多种用途,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青少年上网成瘾。
专家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起伏,可能的原因是:在青少年接触网络之初,由于网络技能较低等原因,上网活动比较单一,不太容易上瘾;但是,由于青少年喜欢新鲜事物,而且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尝试网络的各种用途,接触的网络活动会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一些活动可能会使他们上瘾,出现上网成瘾的倾向;而一旦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时,青少年则很容易形成对它的依赖,进而成为真正的网瘾网民,因此,到了真正成瘾的阶段,可能沉迷于相对单一的一项或几项活动。
■调查背景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05年6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操作程序,在征求专家意见之后设计调查问卷,并于7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非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网络调查为辅。
实地调查的范围为除西藏以外的中国内地26个省(自治区)的省会城市(除5省外:黑龙江,齐齐哈尔;四川,广安;安徽,安庆;广东,潮州;辽宁,大连)和4个直辖市。访问地点为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5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23份,回收率为96.3%(每省平均500份)。网络调查通过中青网、人民网和搜狐网三家网站进行,回收有效问卷7519份。
■相关新闻
国内首个网瘾评测标准发布
“网瘾”是此次调查的核心词,但此次调查之前,国内并没有权威的评测标准。对于一个普通网民来说,怎样才能确定自己是否患了网瘾?
据介绍,“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并对“网瘾”概念进行过界定。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调查方没有直接拿来作为我国青少年网瘾状况的研究依据。因此,根据专家意见和课题小组成员的多次深入探讨,制定了如下网瘾评判标准,这也是国内首个网瘾评测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网民有网瘾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上网给网民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在这一前提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补充条件的任何一个,就可以判定他有“网瘾”。这三个条件是:(1)总是想着去上网;(2)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3)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在网瘾的三个补充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网瘾的程度越深。
报告课题组同时发布了“网瘾倾向”的测量方法。在非网瘾群体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表示该被访者具有网瘾倾向:(1)实际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2)向亲人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专家解释说,之所以这么确定,是因为这两个选项可以反映出青少年网民在上网时行为和心理上的一种失控趋势,即:行为上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心理上虽然已经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却无法自拔,因此才向亲人隐瞒上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