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具体表现
一、首先应区别多动症儿童与顽皮儿童之间的区别。
1、 注意力方面,对于特别能够引起同龄儿童关注的事物,如看小人书,看电视动画片,多动症儿童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顽皮儿童却不然,尽管顽皮,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却能全神贯注,甚至讨厌被干扰。
2、 自控能力方面,如在严肃陌生的环境中,顽皮儿童大都能够意识到陌生环境中的气氛对行为的约束,表现出一定的自控能力,在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不胡乱吵闹,行为比较规范;而多动症儿童却无此自制能力,缺乏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哪怕刚进入陌生环境,也会表现出很多令大人反感的多动现象,对什么都动手动脚,大吵大闹,制止也不见效果。
二、儿童多动症的具体表现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如果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据调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1、这类儿童无目的性活动过多。如上课时,顽皮的孩子会为了故意引起别人注意,或为了好玩有趣而偶然做小动作。但多动症儿童就不同了,他们好象不受意识支配似地不停活动,如毫无目的地摇桌子,晃椅子,即使受到老师的提醒、制止或批评,马上又不由自主地重复原来的小动作,或更换为乱翻书,东张西望、歪来歪去,伴随咬铅笔、切橡皮、招惹邻座的同学。平时手脚不停,无目的地乱闯、乱跑,自控能力差,大人说话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插嘴。对同伴时常有莫名其妙的挑衅行为等。
2、这类儿童注意力很难集中,边做作业边玩,随便涂改,不加考虑地突然站起来动一会儿,或正在做作业的时候对别人说话进行插嘴。很少有做某一件事精神投入,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3、 这类儿童自控能力差,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跑又跳,手舞足蹈,莫名兴奋,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对大人的厌烦表情和制止不能产生约束性心理反应。受到强制性约束的时候,不是安静下来,而是表现出闹脾气、不高兴、发泄沮丧情绪,采取敌意和对抗性行为。令大人既厌烦又无可奈何,令同伴讨厌、害怕和敬而远之,因此不合群,得不到别人尊重。 4、运动的协调性差,并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如辨认符号和声音费时很久,搞不清含义,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儿,记事慢而忘事快等。
活泼好动本来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有上述表现的孩子可能就有点异常了。家长应该引起注意。
用行为疗法治疗多动症
行为疗法的依据是:心理学家们认为,行为、习惯的异常是个体在生活环境中或由于精神的创伤,通过“学习”的过程而固定下来的,因此亦可通过学习,加以消除和纠正。行为治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条件反射的形式来改变已经学得的行为。
行为治疗之前,首先要研究选择一种不太严重而又比较容易纠正的行为作为目标,以便取得家长的信任。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有以下三种:
(1)阳性强化法:一般多采用这种方法,若完成某一项要求动作后,给予口头赞许或精神鼓励,然后物质奖励;也可采用家长与孩子双方以签订合同的方式给予保证。
(2)负性强化法:即出现不良行为后,家长表示不愉快或者取消阳性强化方法中所给的奖励。最常用而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方法,是对其不良行为不予理睬,在开始阶段,不良行为可有暂时性的增多,但不要因此而中断,以后可逐渐减少或消失。
(3)形成新的行为:要求孩子塑造一种新的行为,但要有一个过程,不要操之过急
可以开始培养一样他喜欢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