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非要隔几天一次赶集,难道不能天天赶集吗?

2025-04-03 09:26: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赶集并不是天天有的,那为什么农民要隔三差五的去?不能天天赶集?


一、农村购买力低,如果不隔开几天,很难形成有效的交易。制约农村赶集日的出现,最为主要的就是农村购买力,也许这半个月,农民只有一次能够去集市上交换农产品的机会,如果还找不对时间,就很难形成有效的交易。其实不仅仅是农村有赶集日,城里一些社区或者大一点的小区周边,也有“赶圩”一说,唯一不同的是城里的一般选择在周末,也是为了迎合上班族的时间,农民没有周末,也就不需要把赶集日定在周末了。

二、固定的赶集日,农民交换农产品更公平。赶集其实早在汉朝初期就开始萌芽,当时人们去集市上交易是没有时间固定的,长期以往会出现一些好的农产品遇不上真正需要的人,这就会导致,自己辛苦种出来或者捣鼓出来的优质农产品,运气差一点就总卖不上好价钱,而需要的人又可能花了钱还买不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所以很不公平。

三、赶集日的出现,更利于小贩的生存。农村集市上很多日用品都很新潮,这些人往往是流动的个体户,他们喜欢去城里寻找一些适合农民的物品,以薄利多销的方式,销售给农民,有了赶集日,他们能明确自己今天应该在哪里,让自己的商品最大限度的每天都保证接触到一定量的农民群体。小贩为了方便自己,会迎合农村赶集日,如果农村没有赶集日,也会因为这些小贩到来具有固定有规律的时间,形成规律的赶集日,农民也会通过固定的赶集日,从这些小贩这里购买到新潮适合自己的商品。

回答2:

农村人一天赶集一次,也挺累的,天天赶集岂不是要累死

回答3:

我觉得天天赶集先不说有没有东西卖,人们也不那么积极去了。

回答4:

这个是因为农村的赶集就和城市的活动一样,有着很重要的方面。

回答5:

因为如果天天赶集的话,农村人也没啥买的,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