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把存在分为了哪几类?

2025-04-08 06:24: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一类,是偶然的属性,叫偶性。从“偶”的字面上大家或许就可以理解,偶然的属性,不是必然的概念,是具有可变化性的、没有独立存在性的概念。例如,“雪花是白色的,香蕉是软的”。“白色的”和“软的”作为属性是存在的,但这种存在并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要依附于某一个主体。即使这些属性改变了,也不会影响到主体本身的存在。这种存在就是一种偶然的属性,叫偶性。

第二类,是必然的本质,叫范畴。所谓范畴,已经上升到一种抽象思维的层面了,是对事物总结后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必然的本质才是存在最重要的要素。

必然的本质中,有十个范畴,任何事物都可以归为这十个范畴中,它们分别是: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动作和遭受。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这十个范畴。

在这十个范畴中“实体”范畴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实体承载了其他所有的范畴。实体就意味着“是什么”,而其他范畴是解释“怎么样”的问题。例如,数量,是解释实体的数量是什么;性质,是说明实体的性质是什么。“实体”这个范畴是更为根本的存在,是最重要的。因此,亚里士多德解释“存在是什么”就转向要解释“实体是什么”的问题。

可以看出,哲学的广义定义中,任何学科都可归到理论科学中最重要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的问题,从存在到必然的本质问题再到实体问题,经由这么一个由大到小的范围,我们逐渐把问题的核心落到“实体”层面。

所以,第一哲学也叫实体哲学。要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就是去了解实体哲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