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十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不难看出,去大城市上大学,已经成了越来越多高考生的首选,甚至有些考生是先圈定想去求学的城市,然后再根据高考成绩来匹配合适的大学。当学校所在地理区位成了考生志愿填报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也就直接导致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大学,录取分数线在同层次高校中要更胜一筹,这就是“北上广深”高校往往更难考上的原因之一。
以没有任何名校光环的深圳大学为例,近年来在有些省份的投档线达到了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名校的水平,最大助力因素就是深圳这座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城市对高考生的吸引力,而非深大实力本身。当然,深大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经历了一个月时间的推迟后,眼下,2020年高考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广大高考生而言,当务之急必然是全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不过,要想最终收获录取通知书,考完不久之后的志愿填报同样至关重要,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毫无疑问会深受2020年高考生的追捧。
去“北上广深”求学四年,在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资源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不必多说,但其实也面临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工作好找却难立足等劣势。所以,并非所有高考生都适合去挤“北上广深”,反而是那些同样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新一线城市有更高的性价比。接下来推荐的4所“大学之城”,总有与你分数相匹配的实力派高校,一起来看看吧!
1.南京市
“北上广深”之外,综合各方面来看,高考生求学,首推南京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现有53所高校,其中含12所“双一流”大学,名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南京的领头高校当属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其中,南大妥妥的国内前七高校,综合优势明显;东南则胜在工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A+学科数量在南大之上。从类型上看,南京的名校涵盖了师范、理工、医药、农林等几乎所有类别,不论考生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在南京总能找到优势特色校。此外,南京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一批非“双一流”实力派高校。
2.成都市
在整个西南地区,成都市绝对算得是高等教育资源“富矿区”,比较优势十分明显。985、211时期,成都的名校仅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等5所。作为“天府之国”的两所顶尖高校,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优势特色明显,也刚好形成互补,高考生在选择时根据兴趣特长来选择即可。
进入“双一流”后,成都又新增了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3所名校,数量上实现了对武汉、西安的反超。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是国内有名的宜居城市之一,也是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空间很大,在此求学发展同样是很不错的选择。
3.西安市
西安地处西北地区,由于名校众多,故而深受西北五省高考学霸的青睐。西安的7所“双一流”高校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领衔,相比同层次高校,两校可谓是低调的实力派,培养了很多大国工匠之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大名鼎鼎的“两电一邮”成员,高考录取分数和毕业生薪资待遇都处于较高水平。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也都各具优势特色。此外,在西安城外不远处的杨凌,还有一所被低估的“双一流”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农林类专业感兴趣的高考生可重点填报。
4.武汉市
从地理区位上看,武汉地处中部,承接东西、贯通南北,对于绝大多数省份的考生是有吸引力的。从城市综合实力来看,武汉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前景广阔。从高校角度来看,武汉有89所高校,其中不乏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样全国十强实力的综合性高校,以及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5所优势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人预测今年武汉市高校的生源质量会下降,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至少像武大、华科、华师、地大这样级别的“双一流”名校,还是不愁优质生源。比较让人担忧的是普通(民办)本科或高职高专院校,估计在完成外省招生计划上会比较吃力。
2020年高考小伙伴们,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上述四座新一线城市“大学之城”,你更青睐在哪来求学呢?对于武汉市高校生源质量的预测,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我觉得可以考虑武汉和厦门,比如比较出名的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都是国内非常优秀的学府,门槛也比北上广的大学稍低一些。
青岛、西安、济南、杭州等,这些地方都有不错的大学,而且相较于北上广深,在这些城市生活费相对较少。只要分数够,可以试试自己理想的大学。
如果要我推荐的话我会首推这三个城市,重庆,成都和武汉,无论是从人口、资金还是交通这三个方面来看,这三个城市都是很不错的,这三个城市的发展都很年轻,很适合选择去上大学,然后这三个城市也都是美食之城,确实真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