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咸宁)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是兼爱、非攻。
“兼爱”: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
“非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
“尚贤”:崇尚贤能之才。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兼相爱,交相利”。真诚地爱我们的全体员工,尊重,关爱,团结共进。真诚地爱我们的客户,积极,用心,共谋发展。
墨子的兼爱理论是庶民的思想,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平等、愽爱的思想是一致的。后者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旗帜,是第三等级---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组成的利益群体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对立面就是由僧侣和贵族组成的利益集团,以及他们所维护的封建专制思想。
感受到兼爱理论冲击的还有中国的官儒们—-有些人称之为犬儒,意为封建朝廷的走狗。他们是一些掌握了特权,或者是自以为可以掌握特权的人们。他们惊惶失措地注视着墨子们的主张,斥之为“无君无父”,或者其他等等。
现代的官儒们则自视为精英分子,在他们看来民众只是任凭他们宰割的弱势群体,于是有了“下岗”、“欠薪”、“民工”、“40-50”等等名堂。精英分子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其原因应该是:现代中国承认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意识,却忘记了兼爱(平等、愽爱)的价值体系,于是前者得以在无约束的情况下胡作非为。
幸亏,与这些精英主义相对立的平民主义自古有之,历代也不乏传人。最起码还可以举出较有声望的一些名人。例如,梁启超挺身疾呼:“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里两千年……”;胡适则著作《先秦名学史》,称《墨子》是“真正有价值的唯一著作”,“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科学的方法的创始人”;而人民领袖毛泽东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则明确认定墨子是“人民思想家”。
壶公评论曰: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相互制衡的社会,兼爱(平等、愽爱)的价值体系为现代社会提供的是一个基本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所作的一切是否有利于人民,人民至上。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0260262.html?si=5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466395.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