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学生有哪些特点爱好

2025-02-23 21:42:1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历史学习兴趣”偏低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历史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常说:“历史是知识的海洋”,“读史可以明智”。但当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普遍较低,许多学生对历史根本不感兴趣。现实教学中,历史课往往成了难得的休闲课,自学课,历史作业难以贯彻,即使做了也只是“抄一遍交差事”而已。结果学了几年,有些学生还不知道“马克思是哪国人”,“沙俄帝国在何方”
……
更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学习兴趣”的缺乏,致使大批本素质较好的学生放弃了历史而选择学习理科,而选择历史的大多数学生也非出于对历史爱好的初衷,只是由于理科较差罢了。那么,影响学生学科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是社会因素。我曾多次遭学生质问“学习历史有什么用?”社会上很多人本能地要求历史指导其现实行动,获得近期的物质利益,一旦历史在这方面无能为力时,他们就会感到愤慨,就会斥历史为“无用”。社会上的观念自然而然地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看法。于是学历史“无用”的思想充斥校园。
其二,是观念问题,主副科的观念左右着学生的思想。在初中,由于平时的教学和公有的考试没能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再加上一些教师的错误引导,历史科成了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副科”,即使学,也只需“死记硬背”即可。于是“历史没有什么深奥的学问”、“历史容易学,此无他,唯背熟尔”的错误观念在高中学生中普遍流行。而这种观念一经形成,学生是很难对历史产生多大热情的。
其三,是教师因素。由于教师在经验等方面的缺乏,以致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上存在着一些方法和理论上的不足。
二、“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历史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的兴趣、特有的热情和特久的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某位同学对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可言,他能学好这门功课吗?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则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历史学习兴趣”可如下几方面入手开展:
其一、讲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历史是真理的母亲”,“历史是生活的镜子”,这些话都充分突出了历史学科特有的功能。刘知几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人生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乎哉。”
现今,历史学的功能较以往更广泛、更深刻。其重要性主要在于如下三方面:
一是资政功能。历史学是现实需要的产物。古人十分重视史学的致用功能,特别是资历政功能。所以唐太宗留下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千年古训。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何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了中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仅熟读了古今史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关于历史学的作用,毛泽东有过这样的评述,“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足见历史对一代伟人的影响之大。
二是教育功能。历史学能给人们以巨大的教育,这是历史学最普遍的价值所在。它至少包括:社会发展规律与前途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民族关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江泽民同志代表党和政府多次强调需加强中小学生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这对广大历史教师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和推动。
三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高素质的通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单一型人才将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同感。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可以这样说,无论一个人将来搞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研究,丢开历史其结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其二,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一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具体如何操作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充分利用成语典故、诗词对联、歌谣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比如说关于楚汉战争,我们可结合鸿门宴,霸王别姬,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等故事片段进行讲解;讲巨鹿之战时,就讲破釜沉舟;这样,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就是丰富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这既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又比如在讲到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时,就可以引用毛泽东1935年10月写给彭德怀的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既加深了学生对彭大将军的印象,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充分利用照片、图画、文物、幻灯、投影、电影、录象等多种教学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属于“过去时”,面对历史,学生如果没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就很难形成牢固的历史知识,激发其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一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打破时空界限,使学生感知历史的真实,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例如讲南京大屠杀,
日本屠杀中国人民达30万众,
仅凭书本上短短一句话显得苍白无力,若让学生观看影片《南京大屠杀》,将会使学生更加对侵略者的仇恨,增强为中华之掘起而学习的信念。如讲新、旧石器,若仅凭书本上叙述的概念,学生仍难以理解,如果我们用图片展示出来,同时用电脑动画创设原始人使用新、旧石器劳动的历史情境,就会使学生接受准确信息,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3、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学生讲故事等方法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来参与教学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等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办法之一。如在学习
“美苏争霸”
这一节时,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美苏两国,通过表演的形式来直观的反映出两国在争霸中实力的变化。这样教学气氛活跃,知识记忆简单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4、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以古折今的历史学习兴趣。
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而实际上历史学鉴古知今的本质目的,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联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往往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例如,在讲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自治问题时,可联系当今的巴以冲突设计情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美国要偏袒以色列?中东和平进程的障碍是什么?你对中东和平问题有何展望?这样新、旧知识联系,引起学生的积极关注和思考。
二是重视学法指导,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历史的金钥匙。历史老师在精心传授知识的同时,除了研究“教法”外,还必须特别重视研究“学法”。中国古代有“授之渔,不授之鱼”的话。如何使学生系统掌握纷繁芜杂的历史史实以及准确熟练地运用历史规律来认识现实世界,掌握一把学好历史的金钥匙可以说是步入历史长河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向学生传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比如说:“历史学习的联系五法”、“历史学习的公式分析法”、“歌谣学习法”等等。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学习简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提高了。
其三,发挥历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动力的高低、强弱,与他们的历史老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素质,掌握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能够亲其师、爱其师,最后达到亲其道、爱其道的学习目的。

回答2:

历史系学生,应该都是历史学得比较好的,文科功底会比一般人要深,而且能去学历史的,应该也比较沉稳,耐得住寂寞。不过呢,因为成绩不好所以报冷门专业的不在此类。
至于爱好,不一定历史系的就爱历史,或者爱古董,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还是观察过本人再说爱好吧。历史系的分数可以规定,但是特长和爱好是管不到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回答3:

爱看书和讲坛

回答4:

历史系学生,应该都是历史学得比较好的,文科功底会比一般人要深,而且能去学历史的,应该也比较沉稳,耐得住寂寞。不过呢,因为成绩不好所以报冷门专业的不在此类。
至于爱好,不一定历史系的就爱历史,或者爱古董,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还是观察过本人再说爱好吧。历史系的分数可以规定,但是特长和爱好是管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