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探究式课型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导学探究式课式”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颠 覆。 它以导学案为第一抓手, 引导学生通过“主动预习——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纠错反思”这一符合认知规律且突显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过 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合作解决学 习困难。 在课堂上, 教师通过“目标重申——展示组织——重点点拨—— 归纳总结——预习指导”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落实自主学习目标,解决 学生自主学习困难,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方向,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的提升。每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预习指导”到下一节课的“归纳总 结”构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完整课堂,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走在了一切教学 行为的前列,实现课堂内外的无缝连接。 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进 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一个环节。导学案重在一个“导”字,是指导学生 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方向盘、指南针。“导”是目的,是关键,导学案内容必须具有引导学习 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为学 生自主学习铺垫子、搭梯子。导学案编制必须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 层次化”、“主体性”和“探究性”三大原则,先由教师立足学情、立足教材、 立足“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进行个人的深度备课,形成供集体 研讨的导学案初稿, 再由备课组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供教学使用的 导学案,确保容量、难度适当,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导学案由学习目 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自学检测、目标反思几部分构成。 学习目标强调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做到目 标具体,能力先行,切合实际;重点难点强调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 学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进行确定;知识链接主要提供为完成本节 课教学任务需要的已有知识的回顾、迁移、学习背景材料的补充等;学 习过程强调紧密结合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将学生学习内容以层次 清晰的问题形式展现,确保学习过程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讨、深 化、拓展路径进行;自学检测要求设计数量适中、有一定梯度的习题, 供学生自我检测之用,并在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前提下适当拓展延伸;目 标反思重在让学生把本节课内容系统归纳,梳理成网络,以便于记忆, 并能够对照学习目标,反思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导学案容量必须适中, 确保一课一案。导学案的格式要遵守学校的统一要求。 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 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 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展示求提升, 以创新求发展”,培养其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一 是要主动预习, 即根据上节课后 5 分钟下发的导学案和教师提出的预习 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二是要充分预习,即预习时 不能浮在表面,要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三是不得脱 离文本:一定要先精研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导学案。要求 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首先必须限时、高效,通过自学解决导学案上的 50%问题, 再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导学案上的 70%问题, 然后带着强烈的 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其次必须使用双色笔,课前自学、合作学习 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三是注重纠错反思,在导学案上 的指定地方把本节课的内容梳理成网络,便于记忆,同时还要反思自己 还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允许有能力差异,不允许有态度差异。要求学 生学习小组活动时,组长带领全组同学逐一落实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 组内同学在完成导学案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尽量使问题在组内解 决,同时由组长按“全员参与”原则和个人自学情况确定本组展示代表, 争取做到人人都想展示,人人都能展示。要求展示的同学要声音洪亮, 口齿清晰,关注所有同学的反应,及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 和补充。精彩之处大家鼓掌激励。 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切实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呈现高效的特征。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有一 定的预见,对课堂学生展示有一定的预设,彻底杜绝学案的剪贴化、简 单化和习题化倾向。 在实施教学行为前要通过对学生预习后完成的导学 案的批改、 对课前三分钟学生讨论和黑板书写的问题答案的观察进行充 分的学情调查。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重申教学目标,确保教与学的有的 放矢;其次要重点对学生合作探究展示后反映的典型问题,渗透学科思 想的知识形成过程,归纳出的解题思路、方法及规律,有必要进行的知 识点拓展延伸等内容进行精细讲解; 对课堂学习过程学生个人及小组的 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当堂进行学生学习切开小结于拓展;在下课前 5 分 钟下发下节课导学案,并提出预习要求,对重点难点适当点拨。要求教 师在课后从对导学案编制的修改建议和从课堂教学中感悟到的教学心 得等方面及时撰写教学反思。 学案导学式课型中学案导学的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请您设计 初中数学一节课的学案。 学案导学式课型中学案导学的设计应该遵循: 第一、主体性原则;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围绕教学的有效性,以导学为重点,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层次性原则; 学案是教师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指导学生主动 地建构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 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 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教师可通过学案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切 合实际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主动探索精 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启发性原则; 教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 从学会到会学。 其目的是让学生有序、有针对、有选择、有感悟地学习,并能充分地调 配学习资源,安排学习进程,达到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目 标,达到完成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的目的。 第四、趣味性原则; 让学生有序、有针对、有选择、有感悟地学习,并能充分地调配学 习资源,安排学习进程,达到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目标, 达到完成初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的目的。 设计《一次函数的性质》学案 A组 1、直线 y=kx+b(k≠0),k 能反映图像从左向右看是上升还是下降,k>0 时,图像是____,k<0 时, 图像是____。 b 能反映直线与____轴交点位置。 当 b>0 时, 直线交在其____半轴上, 当 b=0 时,直线经过____点,当 b<0 时,直线交在其____半轴上。 2、已知 y=kx+2,则当 k____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3、已知直线 y=kx+b(k≠0),经过一、三、四象限,则 y 随 x 的增大而____,b____0. 4、已知函数 y= x- ,若点(x1,y1),(x2,y2),(x3,y3)是其图像上三个点,且 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