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翻译是什么?

2025-02-22 22:16: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翻译

白天出去锄草夜间搓细麻,农家的儿女各人都会持家。小孩子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二、原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三、作者

宋代范成大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

二、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成大

回答2: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翻译为:

白天出去锄草夜间搓细麻,农家的儿女各人都会持家。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也靠近桑树下学着种瓜。

  • 原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作者:范成大

  • 朝代:南宋

  •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1]),字至能[2],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回答3: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夏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三部分,共十二首。诗歌描写了农村夏天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诗词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农民的劳动情景。前两句写男耕女织的辛勤劳动,村中的男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后两句描写小孩子的反应,“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耳濡目染,大人门的活动,也引起了他的兴趣。但是他不懂耕田织布,只是在桑阴底下学着种瓜。

诗中的儿童喜爱劳动,或许是一时的兴趣,或许是想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力的事,可见孩纯朴善良的心地。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流露出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名家点评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写道:“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才仿佛把《七月》、《怀古田舍》、《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一个总结,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

“范成大就可以跟陶潜相提并称,甚至比他后来居上。范成大的田园诗,诗风清新、温润、妩丽,尤喜吟唱乡俗、节令、物产,把风土岁华的制作,寄之于《杨柳》、《竹枝》的体裁,颇具民歌风味。”

作者简介

范成大,字至能,自号石湖居士,其父范男,宣和六年进士,宋室南渡后宫至秘书郎,颇有文名。其母是北宋名臣蔡襄的孙女、宰相文彦博的外孙女。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范成大,自幼便受到传统文化熏陶,12岁时遇读经史,14岁时即能文章。

不幸的是,未成年时即遭家庭变故,父母相继谢世,范成大的身心受到摧残,一度借住于寺院,以读书吟咏为乐,无意于科举功名,度过了10年的光阴。后经父亲挚友相助,于绍兴二十四年考取进士,开始了历时30年的仕宦生涯。

范成大出仕后,担任过徽州司户参军、监临安太平惠民和济局、圣政所检讨官历枢密院编修、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仕郎等职。乾道二年,由史馆的职务转入政务机构,除吏部员外郎,后又出知处州。在处州任上,深感骨吏催租贪索害民之事,创“义役”法,又兴修水利,做了一些有利于地方人民之事。

乾道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在金国期间,范成大面对金国君臣的胁逼,始终表现了不屈的气概,以至金国君臣也不能不表示钦佩。范成大的不辱使命,为南宋朝廷底得了威信,因此深受宋孝宗的器重和朝野人士的称道,回朝后即升任中书舍人、实录院同修撰。

后因事触犯圣颜,请求归里。乾道九年,范成大再度被起用为广西经略安抚使,5年后改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无论是在边关,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他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匡时救弊、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尤其注意招纳贤士、选拔人才。

1178年,范成大以中大夫为参知政事,成为宰执之臣,但仅两个月即遭御史弹幼,落职归里。其后还曾知明州、建康等地,浮熙十年(1183年),因病归隐苏州石湖达10年之久。

范成大在诗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为辉煌,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交并称为“中兴四大家”,以清新、温润、轻巧的多样诗风为人所推崇。

范成大一生写作了190多首诗,他的诗歌创作,随着生活阅历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题材内容亦很广泛。既有描绘山川形胜、风土人情、岁时民俗和农家苦乐的诗篇,也有关注国事、表现自我的作品,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表现爱国思想情操的诗作和反映农村耕织生活图景而富有泥土气息的田园诗。

他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尽寄于诗篇,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集我国古代田园诗之大成。他继承了自《诗经》以来,包括陶渊明、王维、元棋等田园农事诗的传统,并把它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表现农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范成大均超过了前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回答4:

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回答5: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古诗:诗歌朗诵和理解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