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死,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就被蜀汉弃用,其主要原因应该是成本太高,效率太低导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大智者,有很多发明在当时都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例如他发明的八阵图,还有诸葛连弩,都是在当时很厉害的发明,可以说是取胜的法宝。木牛流马也是其中之一。
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主要是作为一种运输工具,来解决当时蜀国人力不足,道路难行运送物资所用。那么木牛流马究竟长什么样子呢?很多人以为他是独轮车的前身,然而按照一些资料的记载,木牛流马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运输工具,而不是独轮车。《三国志·蜀书·本传》记录说:“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颔中......”。
根据史料记载,木牛和流马应是两种工具,木牛是流马的改进版。诸葛亮北伐出祁山时,找了一些能工巧匠,按着他的图纸制作了木牛流马,而且传说这种工具运粮八石,只需一人,不用吃草,能走很远。那么这样的一个神器,为什么会被弃用呢?
主要是因为木牛流马的设计工艺十分复杂,对零部件件的制作水平要求也很高,然而从第五次北伐蜀国大军依然被粮草问题所困可以想得到,木牛流马这种高成本高损耗,但是效率有限的工具,在运输上并未取得什么实质突破,所以也就无法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考古专家尽管没有见过真正的木牛流马长什么样子,但是估计就是因为高成本还低回报,导致了这一“神器”在诸葛亮过世后被弃用。
因为不方便使用,也不符合当时的那些地形地貌,不实用的东西肯定是不会再被使用的
因为蜀汉觉得付出跟回报不一致吧可能,大量使用木牛流马损耗也巨大。
陶三轮的设计应该是比木牛流马简单许多的,但是在前轮轴的设计上还是非常用意磨损,更何况是要在山路上运输大量粮草的工具,所以木牛流马的损耗可能会相当之大,而这种付出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好处,因为第五次北伐,他还是被粮草问题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