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大臣联名上奏,乾隆看到署名后当即大怒:你怎么能称奴才?

乾隆这句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5-04-05 07:59: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一定要先看看乾隆说这句话的语境是什么!这件事发生在了乾隆38年,有两位大臣一起联名向乾隆上奏一个奏折,是关于科场舞弊的事情。虽然说这个奏折写得很一般,让乾隆越看越觉得没意思!但是当乾隆看到署名的时候,因为这个奏折是由一位满族大臣和一位汉族大臣一起联名写的,署名是奴才天宝,马人龙!乾隆马上就发怒,因为马人龙身为汉人是不应该自称奴才的!


出了这件事后,乾隆还特意强调,以后要是旗人官员和汉人官员一起联名的话,就一起署名“臣”。其实这也不怪乾隆不开心,毕竟这是清朝的祖制,只有旗人的大臣能在皇帝面前称奴才,汉人的大臣在皇帝面前只能称臣。虽然我们现在来看,称臣可能比称奴才显得要体面一些,但是在那个时候可不一样。


之所以旗人的大臣能在皇帝面前称奴才,那是因为满清的皇帝认为只有旗人和他们才是自家人,所以他们之间其实是主子和家奴的关系。而汉人的大臣和他们毕竟不是一个民族,其实是隔了心的,所以汉人大臣只能称以及为臣。


在皇帝心中,当然称奴才的旗人官员才是他们最为倚重的对象,称臣的汉人官员怎么在皇帝心中也比不上旗人官员。除此之外,其实旗人的官员也能自称臣,只不过为了显得跟皇家的关系更近一些,很少有旗人官员会自称为臣,但是汉人的官员绝对不能自称为奴才。

回答2:

因为在清朝的时候,只有满族人才能在皇帝面前称奴才,而那两个联名上奏的大臣都是汉人。

回答3:

按照清朝祖制规定,旗人官员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而汉人官员在皇帝面前要自称臣。

回答4:

因为在当时,不是清人是不允许自称为奴才了,而一个汉人自己称自己位奴才,所以乾隆才会那么生气。

回答5:

旗人官员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听上去虽然有阿谀奉承之嫌,但这也表明了皇帝和他们的关系是主子和家奴,彼此之间是自家人。而汉人官员只能称呼自己为臣,虽然听上去好像是皇帝尊重汉人官员,但实际上“臣”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却还比不上“奴才”。此外,旗人官员也可以称自己为臣,但汉人官员绝对不允许自称为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