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用灭蚊灯功耗在2~8W。其高压电网上的直流高压通常为800~1500V,短路电流小于1mA。
灭蚊灯虽然环保,但驱蚊较为被动,有点守株待兔的味道。需放在蚊子经常出没的地方。如果蚊子不自投罗网,基本上没有效果。灭蚊灯,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有儿童的家庭,要放置高处,避免儿童触摸。另外,不能用导电物体伸进高压网内,以免被电击。
灭蝇灯的内部构造
第一台灭蝇灯由威廉 F. 福尔摩(William F. Folmer) 和哈瑞森 L. 彻潘(Harrison L. Chapin)于1934年获得专利(美国专利1,962,439)。虽然现在灭蝇灯已做了很多改进,但主要是安全和诱引方面的改进,而灭蝇灯的基本设计一直被沿袭下来。
灭蝇灯的结构非常简单,基本部件包括:
外壳——容纳部件的外部壳体。外壳通常由塑料或电接地的金属制成,形状像灯笼、圆筒或大方箱。外壳也可以设计成网格状,以防儿童或动物接触设备内部带电网格。
电灯泡——能够吸引昆虫的萤光灯,通常是水银、氖或紫外线(不可见光)。
电线网格或网筛——环绕电灯泡的金属丝网(通常为两个),网上带电来杀死(电死)昆虫。
灭蚊灯的原理
变压器——为金属丝网充电的装置,将120伏(V)的电线电压变为2,000伏或更高。
变压器所供应的升高后的电压至少为2,000伏,加在两个金属丝网网格之间。这些网格之间有很小的缝隙,大约为常见昆虫的大小(几毫米)。金属丝网内的光线引诱昆虫进入装置(很多昆虫对紫外线的感知能力比对可见光的感知能力强,而且更容易被紫外线吸引,原因是吸引昆虫的花纹可在紫外线光下呈现)。
当昆虫飞向灯光时,会穿过金属丝网之间的空隙并接通电流。高压电流将流过昆虫,将昆虫汽化。这时通常会听到嗞嗞声。灭蝇灯在一个晚上可诱杀一万多只昆虫。灭蝇灯的设计不区分昆虫种类,但其引诱方式倾向于杀死最容易被紫外线吸引的昆虫。遗憾的是,紫外线对于蚊子没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