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唠叨。
2.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探讨应对唠叨的好办法。 教学方式
1.小组讨论 2.小品表演 教前准备
排练小品《亮亮在家(一)、(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唠叨。 二、说说自己
1.介绍自己年龄。
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教师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三、说说唠叨
1.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唠叨吗?(让学生讨论一分钟) 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唠叨呢?(指名发言) 3.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一)》。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亮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一会儿再写吧。”“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说完继续看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 4.讨论:亮亮为什么会不耐烦呢? 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会唠叨?他们往往喜欢说些什么呢?(举手发言)
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真有意思”“挺特别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解”等。
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唠叨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小结: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理解。 四、爸爸妈妈的话
1.导入:上课时,老师做了一份社会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的谈话记录下来了,下面,我们一些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2.播放社会调查的录音
问:您好,现在,想请你来谈谈关于“唠叨”的话题„„
问:您好,你的孩子快12岁了,当你想跟他说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他有时候就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 3.小结:刚才,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大家一定受到心灵的震撼。唠叨是天下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五、找方法
1.讨论:唠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总结方法。) (1)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力法 (3)自我讽刺法 (4)解释说明法 „„
2.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亮亮,写完作业了吗?”“妈妈,看一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帮妈妈拿拖鞋。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亮亮调皮地一笑:“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说完又继续看电视。“亮亮,今天的日记准备写什么内容„„”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听着„„
3.讨论:亮亮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唠叨的?(让学生用前面列出的方法来解答)
六、帮帮你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唠叨,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吗?(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通过讨论来解决) 七、小结
父母亲由于爱而唠叨孩子,我们应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共同架设起一座彩虹桥,使人和人之间多一份沟通和理解,这样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延伸
开展辅导两周之后再次做社会调查,让家长谈谈孩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变化,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迎合,长辈都会,你以后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