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则天皇后》记载:“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其实,“曌”是载初元年她在登基称帝时,自己取的名字,并非原名。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武媚娘,则是唐太宗给她的赐号。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她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武媚,被称为武媚娘。也就是说她在十四岁之前,必然是另有原名的。
因武则天讳“华”字,于是有人认为她的真名应该是武华。但这个避讳不是武则天的讳,《旧唐书》的记载已经清楚地说明了避华是在避武则天的祖讳。考查史书中的记载:武则天的五世祖名武克己,高祖名武居常,曾祖名武俭,祖父名武华,父亲名武士彟(音约)。
武则天原名是“武珝”
那么,武则天的原名究竟叫什么?其实并不难查明。《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里面明确记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即她的原名叫“武珝”,也曾有过“武媚娘”的赐名,至于她的正式名字,后来定为“武曌”。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