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钱,小孩子是否有自己的需求呢?也许在父母眼中准备好一切,他就没有了需求。可当你问起孩子的时候,他也总是有想买的零食,想要的玩具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这些就需要孩子用金钱去满足了。孩子还没有能力去赚钱之前,满足这些物质条件当然需要父母的帮助,就要培养孩子金钱观,就比如当孩子向你要零用钱的时候,父母的做法可能影响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需要什么家长都会给买,还会认为让孩子自己去花钱会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母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往往更不懂得节制,因为他没有自由支配钱的机会,所以就会大肆的浪费,对金钱也没有计划和概念。
有的家长认为别人有零用钱,我也会给你零用钱。其实这样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在和别人攀比,而这样养出的孩子,会让孩子一次比一次向妈妈索要的更多,孩子只享受着花钱的过程而忘记了金钱是怎样来的,相信很多啃老族就是这样来的,并不一定家庭条件一定很优越,但孩子伸手向父母要钱已经成为了习惯。
当然还有另一种家长,孩子第一次要零用钱的时候,就开始和孩子约法三章,不仅教孩子如何去花钱,还教会孩子如何去合理的利用钱,告诉孩子要有计划,有安排的去花钱,而且学会了记账,这样的孩子往往在长大以后,很容易学会对金钱的管理。
孩子有着不同的金钱观,就会有着驾驭金钱不同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非是孩子长大以后才去培养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注意,有些问题会影响到孩子对金钱的判断。
对于金钱观的培养这几种常见的错误行为,父母一定要注意。第一,父母把成绩和金钱联系在一起。
很多父母在发现金钱对孩子管用的时候,就常常使用这个办法,比如在考试成绩上,孩子能够提高名次或者在某一学科可以提高多少分数,父母会奖励相应的金钱奖励,为此来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许这种办法在短期之内是见效的,但长期以往给孩子养成了错误的金钱观,学习是孩子上学阶段所要必经的一个过程,并不是用金钱去买到的成绩,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并非家长要用金钱来奖励,这也会导致孩子三观不正。
第二,把家务活和金钱联系在一起。
曾经有父母很骄傲的说,自己的孩子愿意参与到家庭劳动当中,很多家长也非常羡慕,可后来才知道,父母制定了家庭金钱奖励制度,家里的每一项家务活都明码标价,看似是培养了孩子的做家务能力,但实际上,这孩子的内心根本不理解这样的事情是因为什么,只知道要换取金钱,家长应经常用金钱去奖励孩子做家务,会让孩子感觉家庭关系冷漠,并不知道劳动的意义在哪里。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作为家庭一员,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参与劳动,并不是用金钱去让孩子工作。
第三,把孝顺和金钱联系在一起。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孝顺长辈,就会用金钱奖励的方式去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给爷爷奶奶端一盆洗脚水,会奖励多少钱,又比如,帮助爸爸妈妈拿一次东西要给多少钱,这种看似表面的关心,实则不能够让孩子真正的掌握孝顺的真谛。曾有一个小孩子,看到自己妈妈摔倒之后问妈妈,我要扶你起来,你会给我多少奖励?试问,这样的教育是不是让你很寒心呢?对于孩子来说,孝顺父母长辈绝对不可以用金钱去教育,这只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形成。
也许很多人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个人都没有一个标准,更不知道什么样的标准适用于每一个孩子。但有一些方法,对于孩子来说是通用的,就比如在培养孩子金钱观上,父母可以尝试着这样去做。
肯定会受益一生的,而且也会让孩子的一生都有正确的方向,并且对今钱会产生正确的认知。
会的,因为金钱是孩子人生的基础,学会合理分配金钱,会让他们避免欠债。
我觉得肯定会的,因为能够知道我们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去挣钱,然后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地方,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