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怪兽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最喜欢吃人和糟蹋庄稼,人们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威胁,苦不堪言。
于是神仙派年兽坐镇人间镇压夕兽。但是每逢年三十,年兽必须回返天庭述职,夕兽没了镇压,便出来害人。
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每年最后一天,人们便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每年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
除夕夜后,新上任的年兽又会来到人间重新将夕兽镇压,老百姓就载歌载舞欢庆新年。这就叫迎新年。
说到在古时候,的确有个怪兽祸害民间,它毁坏庄稼、破坏房屋,甚至捉走小孩吃掉,总之是无恶不作,但它的名字不是“年”,而是“夕”!!!那“年”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又跟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神仙有关了,他每年的腊月廿三都要到天庭述职,他就是灶王爷^_^,这位体察民情为民企福的神仙当时也深知百姓生活的疾苦,所以他决定帮人们除掉那个在人间为非作歹的怪兽,于是灶王爷就地取材,用粘米磨成粉揉面,用秸杆做骨架,捏出了一个小孩,起名用“粘”(nian)的谐音就叫做“年”了,并送给他两件用来降魔的宝物——三尺红绫和一根能喷火的竹筒,他知道“夕”最怕的就是红色和火光还有巨大的响声,这样“年”带着除掉怪兽为民造福的任务来到人间,聪明的“年”知道单凭他自己的力量很难战胜“夕”,于是“年”把“夕”最怕的东西告诉了老百姓,腊月三十那天,“夕”又要出来作乱了,这样家家户户都照“年”的安排在大门上贴上了红色的条幅,在村子里点起篝火,并把竹子扔进火堆,发出“嘣、叭”的声响,一时间吓的怪兽“夕”无处遁形,最后“年”用他手里的两件宝物除掉了“夕”,后来老百姓为了表示对“年”的感谢和尊敬,把以后新生活的日子叫做年,每年的第一天就是春节,也叫过年,而除掉怪兽的腊月三十那天就叫“除夕”,当天晚上自然就是“除夕之夜”了,除夕夜守岁自然是为了怕小孩被夕抓走,还有老百姓贴在门上的红绫,后来有人在上面写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就逐渐成了现在的对联,而那些扔进火里的竹子,现在也变成了用火药填充的鞭炮和烟花,大家也不要忘了这种东西还有个老名字叫做“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