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你的问题实在不知道,用百度搜了一下,方悟,得一点拙见。先从原因找启示。
我个人认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事必有其深意。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那个时代,儒家文化已经变得畸形,这迫切需要有人来改变。
一 生存环境 胡适生长在皖南这个儒家文化有其盛行之处,在耳濡墨染之下,必对儒家文化产生了解,及长,留学美国之后对儒家文化不符时代之处必是一扫而清。
二 主观原因,青年一事能狂,海龟回国带有狂傲之处自然可以理解,对比青年时钱钟书曾说中国无一人可教我可见一斑,另外拿张爱玲一话来说成名趁早,比喻一下今天的网红,胡适炮轰孔子一定能引起很大反映,从而成名,这是个人揣想。
三 客观原因,儒家文化已到了腐朽的地步,必要勇士来加已改变,这是那一代文化人希望通过打破旧文化,竖起新文化,来拯救国民,这就是文化救国。
但是,破后须立,胡适那一辈只是在打破旧文化,并未真正竖起新文化,这些新文化只是西方的文化,并未真正的中国本土化,这就是其个人不足,在其晚年回想反而高度赞扬儒家文化,实有可取之处。
启示 一,打破旧有事物,需要竖起新的事物来引导国民。
二,全盘西化不可取,用一句政治的话,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少年轻狂须适度。
打字不容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