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高阳,不是市,而是县(高阳县),河北省保定市下辖县。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距京、津、石各为150公里、180公里、150公里。北靠华北明珠白洋淀与安新交界,西与清苑毗邻,南与蠡县、肃宁接壤,东与河间、任丘相接。在东经115°38′ ~115°39′和北纬38°30′~38°46′之间,南北宽28·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总面积472平方公里。高阳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季风气候,海拔高度在123-563米之间,平均海拔457米左右。高阳县纺织产量占华北地区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无杂木,高阳花布四季新"之誉。1997年,高阳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纺织强县"。
高阳县的社会事业:
1、科学事业:
2011年高阳县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34项,区县级31项。科技队伍实力增强。2010年,高阳县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845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比重由2005年的51.2%提高到2010年的63.7%。2012年,高阳县获得科技进步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高阳县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8723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高级职称952人,比增19.0%;中级职称4768人,比增0.1%。
2、教育事业:
2011年高阳县普通中学年平均在校学生3.95万人,小学年平均在校学生3.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平均入学率99.9%,小学平均升学率99.9%,初中平均升学率86.8%。高阳县已获得"广东省教育强区"称号,实现高阳县所有乡镇"创强"全覆盖。2012年,梅州市区梅县区有小学在校学生2.91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7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3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9.9%;大学录取率78.3%。
3、文化事业:
2011年以来,高阳县组织送戏下乡活动共计1325场,观众人数80万人次,送电影下乡达12500场。"十一五"期末,两馆藏书达10.17万册,高阳县共建农家书屋172家,藏书达29.69万册。电视卫星接收站49座,建有线广播电视站20个,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城区数字电视用户3万户,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100%。
2011年高阳县共接待演出和送戏下乡演出各50多场次。木偶送戏95场,观众人数达6万多人次;农村电影放映4870场,观众人数达58万多人次。2012年末,两馆藏书达15万册。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参加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文艺汇演中,参演的舞蹈《杯花声声》、山歌表演《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2012年高阳县有线电视用户3.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3.5万户。
4、卫生事业:
2011年高阳县有96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2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31人,其中医生886人。
2011年高阳县90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55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09人,其中医生923人。新成立了高阳县中医医院。
河北省并没有高阳市,只有高阳县,隶属于保定市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高阳先后属河北省保定专区、保定地区和保定市。1958年蠡县并入。1960年改属保定市。1961年复属保定专区。1962年蠡县析出,高阳县复原制。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属保定市。
高阳县人民政府网 http://www.gaoyang.gov.cn/info_show.asp?infoid=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