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知友,一提到“善良”,我们就会想到心眼好,不害人,于是我们的教育就容易落在不坑人、不害人上面。这样的教育其实是不全面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下有的孩子对别人是不够和善的,态度很差,有的家长会觉得这与善良无关。其实,一个人的性情、态度、言语等不够温柔和平,是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这就违背了善。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会想方设法让别人不舒服,其实这样做虽然是“以牙还牙”,但也是怀着恶意的。
所以,善的教育需要更全面一些,才能使孩子真正做到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成为心地好的人。
1.尽早教孩子树立善恶标准
要想女儿没有恶行,就要先让女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善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恶的行为。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伤害别人的事情,比如打人、骂人、破坏别人的物品、破坏自然、抨击别人,都是恶的行为。而爱护自然、尊重他人、爱护别人的名誉和物品、尽可能地给别人带来快乐,都是善的行为。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要不断地提示孩子什么样的做法是善的,什么样的做法是恶的。当孩子有了善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对他说: “你做得很对!”当孩子有不善良的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对他说:“不能这样做,这会让别人很难过!’
当孩子有不善良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给孩子指出来,并教会孩子正确的做法,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善行,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教孩子对人态度温和
善良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性情、态度、言语等要温柔和平。那些挑衅的、找茬的、傲慢的、冷漠的话语,别人听起来都会不舒服,都会带给别人不好的感觉,所以都是不友善的。而礼貌的、温和的话语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从小就要教孩子对人态度和善,即使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火,而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什么样的分歧,都应试图通过沟通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发脾气,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温和待人的习惯。
3.带孩子做善事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最柔软的部分,这是善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带孩子去接触穷苦地方的人、命运悲惨的人、生病的人、遭受意外伤害的人,都能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我们对这些人慷慨地出手相助,表达的是我们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就是善良的态度。孩子习得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在学着做一个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