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的常识有哪些?

2025-04-27 20:32: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简称宁,宁夏因宋代为西夏国所在地而得名,后设宁夏府、宁夏省。位于中国西北、黄河中游。辖区面积6.6万平方千米,南北狭长,南高北低,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温差大,春季多风沙。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历史久远。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兼以日照充分,雨热同期,故又被誉为塞上江南,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1/3,其他有汉、满等民族。

地理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中上游,西南接甘肃,东连陕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尽管土地面积较小,但是宁夏却有类型多样的地势地貌。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北为宁夏平原。南为丘陵山地:黄河从中部贯穿其问,穿越10个县市。流程399千米。主要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牛首山、香山等,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

气候特点

宁夏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夏少酷暑,冬寒漫长,日照充足。气温年、日差较大。气温由南向北递降,年均温5~9℃。年降水量180~680毫米。由南向北递减。山地降水增加显著,如贺兰山迎风坡年降水量约为山下银川市的2倍。降水多集中于6~9月,且年变率大。故干旱威胁严重。

自然资源

宁夏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成矿条件较好。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尤以汝箕沟的无烟煤质量堪称全国之冠。宁夏所产的煤炭大部分销往外省区。自治区内石油、天然气也有一定储量,并已开发。在动植物资源方面,宁夏也占有一定的优势,境内有多种珍贵生物,并且已设立自然保护区。

交通运输

宁夏回族自治区形成了以银川、中宁、固原等地为中心,通向市县和98%以上乡镇的公路网。包兰铁路穿越宁夏,西接兰州,与兰新、兰青、陇海铁路衔接:东接包头,与京包铁路相连。航空运输方面,宁夏银川市东南有一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上海、成都、西安、昆明、重庆等地的航线。

经济概况

宁夏全区耕地面积达140万公顷,草地面积284万公顷。畜牧业以养羊业居重要地位,盛产裘皮。宁夏枸杞为中国同类之上品,现已开发为系列产品。主要有枸杞水晶糖、枸杞酒等,是宁夏重要的创汇项目和支柱产业。其中,枸杞、甘草、贺兰石、发菜、滩羊皮并称“红、黄、蓝、黑、白”五色土特产。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交通发展迅速,先后建成了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医药、化工、建材、纺织、化纤、塑料、日用硅酸盐、制糖、电子、仪表、皮革、造纸、卷烟、食品等行业体系,目前已成为以能源为主的经济体系。

文化习俗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居住着200万回民。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比如,当地人喜欢唱高亢、婉转的民间高腔山歌。俗称花儿。花儿不用乐器伴奏,形式灵活。劳动、生活、家乡、爱情……都是它经常表达的主题。此外,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妇女还喜欢剪窗花、弹口弦。

首府:银川

银川市位于自治区北部,西靠贺兰山,东滨黄河。面积9555平方千米,辖3区2县。全市以汉族居多,有回、蒙古、满等25个少数民族。夏、商、西周时期银川为雍州之域,戎羌诸族游牧之地,春秋战国为朐衍等戎族居留地,秦代为北地郡富平县地。1038年,李元吴在这里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改称兴庆府。元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治所。1944年改城为市,定名银川。银川地处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中部,地势由西南逐渐向东北倾斜,坡地平缓,东近黄河,沃野千里,素称“塞上江南”。银川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工业以机械、纺织、化工、食品、建材、电子等为主。化学工业在宁夏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作物有小麦、水稻及蔬菜、瓜果等。在交通方面。包兰铁路、109国道、110国道南北过境。民航班机可达北京、上海、西安、兰州等大城市。境内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数10处。

海宝塔

海宝塔俗称北塔,又称赫宝塔、黑宝塔。在银川市区北郊海宝塔寺内。海宝塔可能始建于南北朝后秦时期。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大地震后重修的。该塔为9层11级楼阁式砖塔,建筑风格别致,呈繁体“亚”字形,简洁而富于变化,为中国古塔所罕见。塔刹是用绿色琉璃砖砌成的桃形四攒尖顶,无论相轮、华盖、宝珠等附属物,都别具一格。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贺兰山东麓,方圆40平方千米,有9座帝王陵和100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陵邑位于陵区北部,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四周筑有夯土城墙。城内四角筑有角台,高大的阙台雄踞神道两侧。公元1227年。陵邑被毁。现仅存神墙、鹊台、角楼等。那些黄土筑的高达20多米的八角塔形陵台,近现代以来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金字塔。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在石崖上凿刻的遗迹,画的主要内容以人面像、射猎、放牧、战争、舞蹈、图腾与生殖崇拜等为主,是对繁衍生息于这一带的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的真实反映。贺兰山岩画反映了中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滚钟口

滚钟口俗称小口子,位于银川市西北33千米的贺兰山东麓。山口三面环山,向东敞开。形若大钟。内有一座小山,如钟内悬挂的钟铃,由此得名。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有老君堂、斗母宫、大悲阁、小洞天、兴隆寺和清真寺等,是佛教、道教与伊斯兰教三教合一的场所。因沟口尽头山巅上白雪终年不融,故有贺兰晴雪一景,为明代宁夏八景之一。另外山谷中还有狮吼、卧虎、仙人指路、青羊跳跃等自然景观,十分形象生动。

中卫高庙

中卫高庙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初建规模较小,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群。中卫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高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是保安寺的山门和大雄宝殿,殿后是高庙的砖雕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3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应,步步增高,气势雄伟。纵观全貌,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檐牙相啄,翼角高翘,构成了迂回曲折的内外空间,全面反映出宁夏古建筑的风貌。

一百零八塔

一百零八塔位于青铜峡市峡口山黄河西岸山坡上,依山势而建。各塔的塔身似覆钵,外表为白色,具有喇嘛塔的特点。塔群呈等边三角形,布局独特。别具匠心。此塔群始建年代已无记载,但明代中期的《大明一统志》中已称其为古塔。它是我国古塔建筑中唯一总体布局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又叫圆光寺石窟。海拔1700多米。峰峦叠嶂,岩石嶙岣。须弥山上先后修凿了130多个石窟,其中有20余窟保存得比较完整。分别置于圆光寺、子孙宫、大佛楼、桃花洞等地方。其中以第2窟最大,刻于唐大中三年(849),内置一释迦牟尼坐像。高20米。双手置于膝上,双腿下垂,面部饱满,衣纹自然而流畅,唐代艺术风格极为浓厚。窟内还有多处唐、宋、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为中国最重要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位于银川市西贺兰山下。它由两座古堡构成,一是俗称老堡的明代兵营:一是老堡被地震摧毁后,于乾隆年间修建的新堡,当地俗称为土围子。从这里诞生了一系列走向世界的电影名片,张艺谋在这里拍摄了《红高梁》,还有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等。

沙湖

沙湖在平罗县境内,位于姚(姚伏)西(西大滩)公路与包兰公路交叉点上,南距银川56千米,北距石嘴山60千米。总面积45平方千米的沙湖,有湖泊8.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沙漠12平方千米,湿地沼泽24平方千米。沙湖芦苇茂密、鱼跃鸟鸣,湖东是候鸟的栖居地,为较好的观鸟区之一。

沙坡头

沙坡头在中卫市城西约20千米处,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呈新月形,高近100米。脚下是滔滔奔腾的黄河,风光旖旎。气势壮观。人们登上沙丘顶,从上往下滑,沙子就会发出一阵阵的响声:有时像抖空竹的呜呜之声,有时又像金钟长鸣,悠扬洪亮,十分奇妙。沙坡鸣钟成为中卫胜景之一,与敦煌鸣沙山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