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名称,始于明代。从唐、宋至金,西安称为京兆府。直到元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封三子忙哥剌(la 音腊)为安西王,镇守这里,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元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府城简称西安,是历史上西京和长安的合称。西安的得名有其远近两方面的原因。远因:从西周始有东都成周洛邑,西都宗周丰镐之分。特别是汉、唐的长安城又称西京。东汉、三国魏、晋、五代唐均以西京为陪都。“西京”和“长安”两个名称的交替出现,是西安得名的远因。近因:元代曾称安西路、安西府。清《西安府志•释名》说:“本元安西路,明改府,即安西意。”明初建都应天(今南京),西安在国都之西,又是西部重镇。因此,西部的安定至关重要,“西安”意思是西部平安、安定。
呵呵,这个是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