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中唐诗人。
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
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15岁时读书于惠
山。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 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元和元年(806年)进士,补国
子监助教。历官翰林学士,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后卷入牛李党争。长庆四年(824年)被贬为
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
尹,历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不久入
京拜相,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李绅脾气急躁,对于僧徒一向蔑视,“或允相见,必问难锋起,祗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1],有
僧人向李绅宣传因果报应。他问:“阿师从何处来?”僧答:“贫道从来处来。”李绅将他痛打二
十下,说:“任从去处去!”[2]。当上宰相之后有〈条流僧尼敕〉[3]。
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职,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全唐
诗》录《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诗作中以《悯农》最为著名。
李绅是唐朝人。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唐朝(中唐)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唐代诗人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祝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