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青年学生走出大学后能够防御在社会上堕落,胡适送给他们三剂“防身的药方”:
一、“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
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的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三、“总得有一点信心”。生在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人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所以这时候正是培养信心的时候,只要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扩展资料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大学常有,而好校长不常有。北京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光辉,与它曾经拥有不止一任的伟大校长密切相关──除了蔡元培,更广为人知的就是胡适。
这(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是他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所开的“防身的药方”。别人对之未必个个承情领受,但在胡适,这却是他至老不变的信念。两年之后他另写同名的文章,又重复了前文的内容。
到了28年后的1960年6月,他在台南成功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推销的仍是这“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并为这三味胡家铺子的陈药正式定名为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他曾明确表示,希望大学毕业生能不忘记他们“曾经念过大学这回事”,而“一直保留一点儿与众不同的标志”。
胡适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开出的三剂药方分别是:希望大学生要节俭、珍惜时间、不要盲目跟风。这些药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胡适希望大学生要节俭,这不仅是在提倡节约金钱,更是在强调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消费主义所迷惑,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质。因此,节俭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生活的价值,不被物质所左右。
其次,胡适希望大学生要珍惜时间,这是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浪费时间就意味着浪费生命。在当今信息社会,时间管理更加重要。我们应该有效地管理时间,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
最后,胡适希望大学生不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在当今社交媒体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迷惑,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不盲目跟风,不被虚假信息所左右。
综上所述,胡适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开出的三剂药方,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当遵循这些药方,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