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品社《有多少人为了我》获奖教学设计

2025-04-27 14:34: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教材分析
《有多少人为了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的第二课,是对上一课“我的劳动感受”的进一步升华和拓展。本课由四部分组成:“他们为我做了什么”、“小采访”、“小辨析”、“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第一个环节,从面上展开一天的生活场景,让这些亲切的生活场面唤醒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接着从反面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对身边人的关注,把这些悄无声息地辛苦劳动的人们由充当背景推向前台,担任主角。第二个环节,选取某个点去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在这个环节,学生得到的认识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第三个环节进行辩论,通过一个城乡孩子都可能面对的话题展开讨论,进行价值澄清。第四个环节是进行行为引导:首先通过学校和社会的两个方面场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懂得要像尊重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这些劳动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岁左右,他们的独立性逐步增强,活动领域正逐步拓宽,经常会面对各种行业的劳动者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很高,而对劳动几乎不作要求,所以学生从认识上知道劳动者,但缺少对劳动的酸甜苦辣的切身体验,缺少对劳动者喜怒哀乐的体恤,他们对这些人和事熟视无睹,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之间密不可分的生态关系,没有思考应当有什么样的态度,率性而为,缺乏对部分劳动者人格上的尊重和心理上的认同。但孩子的父母、亲戚都是劳动者,他们都有真实的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他们也有社会交往活动,而且,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与劳动者进行交流。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让学生走近亲人、生活中的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访问,请一些劳动者到班级来。
2.多媒体教学课件(白板)。
四、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培养他们尊重劳动者和感激劳动者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善待普通劳动者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尊重 他们的人格。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4.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与劳动者的亲密接触,形成一定的体验,感受与他们的关系,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倾吐真情,明辨是非,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1.同学们喜欢吃馒头吗?我们来看看制作一个馒头工序是怎样的?(●播放课件:做馒头的视频)
2.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3.师:是啊!一个馒头的制作过程是多么复杂!吃到一个馒头包含着制作者的辛苦劳动。其实,我们要吃到一个馒头,就面粉来说,就包含着许许多多劳动者的艰苦劳动。同学们来说说看?
4.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家人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我们服务、在为我们付出。到底“有多少人在为我”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这个话题。(■板书课题:有多少人为了我)
二、小调查
1.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番调查,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出示课件调查表)
2.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个竞赛,看哪组同学在2分钟内写的劳动者最多!(小组长用水彩笔迅速记录)。
3.小组汇报,互相补充。
(1)请写得最多的小组汇报
(2)其他小组补充。
(●出示课件绿树图学生介绍多少就从资源库中拉出多少树叶)
过渡:我们的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劳动者在为我们服务。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录象片段。
三、欣赏画面——感受劳动者的辛苦
1.师:清晨,天还没有亮,当你还在梦中时,还在暖暖的被窝里睡觉,(●播放课件)……
2.请学生说说感受。
四、反向思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师: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对我们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填空题《假如》)
1.小组交流: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了劳动,
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
假如电视台的人都停止了工作,
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