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三五”规划

2025-05-01 21:05:0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需要,校企合作不容易实现;学校是培育人才不是企业,很难形成那种管理特色

回答2:

供参考:

冠星集团
“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

为打造百年冠星,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企业目前情况和客观环境,本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的经营思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腾飞,特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企业基本情况
冠星集团系山东省重点企业,聊城市十大百亿产业纺织龙头企业,占地面积1100亩,总资产18亿元,员工6500人,拥有国内外一流的设备50万纱锭、600台剑杆织机、260台针织机、2条蜡染线;主要生产6支—120支系列精梳、普梳优质棉纱、蜡染布、灯芯绒坯布和针织服装,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冠星牌”棉纱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2007年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1994年以来,冠星集团连年被评为县“功勋企业”、市“明星企业”、山东省“优秀企业”,跻身山东省单纺企业第二位、全国纺织企业50强、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现已形成集纺纱、织布、印染、针织服装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09年,资产总额16亿元,完成产值46.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6.09亿元,利税4.6亿元。
2010年,预计完成产值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实现利税5.3元。
二、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设备升级换代为工作重点,健全产品结构层次,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管理水平,营建和谐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高速、健康、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走专业协作配套聚集发展的路子。按照“发挥优势,保证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追求最大价值链。
2、坚持市场开拓与产品结构优化相结合。
3、坚持优质高产高效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
4、坚持企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5、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按照县委提出的“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的总体发展目标,我们确定:投资45亿元,新增150万纱锭;投资3亿元,新增15条蜡染线;投资5亿元,新增针织服装生产线;投资8亿元,扩大物流服务业。(详细的投资规划如下)
2011年,计划投资3亿元,新上高档精梳纱生产线10万锭,新建厂房2.8万平方米,年产JC60-100支棉纱13000吨(高支纱产量比较低,约计每万锭平均年产1000-1500吨),年新增产值8亿元(6.15万元/吨),利税8000万元;投资0.4亿元,新上2条蜡染线,建筑厂房1.3万平方米,年产蜡染布3600万米,(6.9元/米)年新增产值2.5亿元,利税2500万元。
2012年,计划投资6亿元,新上倍捻丝光纱生产线20万锭,新建厂房6万平方米,年产JC80-120支棉纱24000吨,年新增产值19亿元(每吨7万多元),利税1.9亿元。投资0.4亿元,新增2条蜡染线,建筑厂房1.3万平方米,年产蜡染布3600万米,年新增产值2.5亿元,利税2500万元。投资0.6亿元,新上30台针织大圆机、600台进口缝纫机,建筑厂房1.5万平方米,年产针织布2600万米、针织服装2900万件,新增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
2013年,计划投资9亿元,新增30万锭高档棉纱生产线,建筑厂房9万平方米,年产JC80-120支棉纱36000吨,年增产值28亿元(每吨7万多元),利税2.8亿元;投资0.6亿元,新增3条蜡染线,建筑厂房1.4万平方米,年产蜡染布5400万米,年增产值3.5亿元,利税3500万元;投资0.7亿元,新上30台针织大圆机、1000台进口缝纫机,建筑厂房2万平方米,年产针织布2800万米、针织服装4000万件,年增产值8亿元,利税8000万元。投资3亿元扩大物流服务业,拟购置500台大型运输车辆,新建仓储库房6万平方米,新建宾馆酒店5万平方米,年增货运能力50万吨,年增产值13.5亿元,利税1.35亿元。
2014年,计划投资13.5亿元,新增高档精梳纱45万锭,建筑厂房15万平方米,年产JC100-180支棉纱46000吨,年增产值55亿元,利税5.5亿元;投资0.8亿元,新增4条蜡染线,建筑厂房1.8万平方米,年产蜡染布7200万米,年新增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投资1.5亿元,新增200台喷气织机、300台剑杆织机、1200台家纺设备,建筑厂房2.5万平方米,年产服装面料2000万米、灯芯绒布1100万米、针织服装5200万件,年增产值15亿元(综合计算),利税1.5亿元。
2015年,计划投资13.5亿元,新增高档精梳面料纱45万锭,建筑厂房15万平方米,年产JC100-180支棉纱46000吨,年增产值55亿元,利税5.5亿元;投资0.8亿元,新增4条蜡染线,建筑厂房1.8万平方米,年产蜡染布3600万米,年新增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投资2.2亿元,新增400台喷气织机、300台剑杆织机、40台针织大圆机、1200台针织机,建筑厂房3.5万平方米,年产服装面料4000万米、灯芯绒布1100万米、针织布3100吨、针织服装5200万件,年增产值7亿元,利税7000万元;投资3亿元扩大物流业,购置200台运输车辆,新建仓储库房5万平方米,构建覆盖周边四省的网络站点及配套服务设施,年增加货运能力100万吨,年增产值15亿元,利税1.5亿元。
所有项目达产达效后,总规模将达到200万纱锭、1200台布机、800台喷气织机、100台针织大圆机、4000台针织机、18条印染线,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集纺纱、织布、针织、印染、服装、家纺和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所有项目达产达效后,年销售收入可突破300亿元(实际是247亿元,加上其他辅助产业,如编织袋、纸管、配件、其他服务业等约50亿元),利税突破30亿元。
同时,向高新技术、高档产品、深加工和配套项目要效益。2015年前,我们将以最短的时间,靠科学创新的技术工艺,过硬的产品质量,申报成功“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产品结构,壮大产业集群。我们将打破过去的经营模式,按照纵抓产业链条延伸、横抓企业组群集聚的思路,以拳头产品带动企业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和产业层次。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结构调整为手段,采用现代尖端的磁力纺、倍捻丝光等技术,不断开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种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品种效益。
(二)、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培养、吸引和选拔各类优秀人才,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好、智力较高、研发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习培训战略,加快干部员工理论素养和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全面提升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鼓励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加大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培育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理团队和技压群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努力形成学习型、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加快企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三)、优化市场结构,确保产销平衡。积极适应客观环境,准确把握市场脉搏,顺应市场、引导市场,主动出击、自我加压,不断加大营销力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确保在各种形势下始终占据市场制高点。
(四)、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和设备水平,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提高生产效率,强化产品质量监督,降低各类消耗,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走低碳发展道路。
(五)、全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快信息化管理的推广进度,积极引进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高的现代装备和技术,同时更新现代化办公设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到2015年信息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率达到60%以上。
(六)、加大招商引资和信贷融资力度,快速转变发展方式。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的合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水平,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七)、积极营造以了解员工需求、引导员工需求、满足员工需求的“三个需求”为基点,努力建设以忠于企业、尽职岗位为灵魂的和谐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企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全体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冠星纺织集团总公司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