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政建设工作 2002年完成《顺义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顺义新城市政建设奠定了方针及总体规划。 2003年至2005年完成勘探、设计及地上物调查,为工程建设做好了准备。 2005年5月顺丰大街(花园北路)开工,正式拉开了顺义新城市政建设的序幕。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已经投入了2.76亿元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四路一桥的建设,四路即顺丰大街、乾安路、仁安路和顺成大街,一桥即和安路跨顺成大街立交桥,四条道路均已达到了“路通、灯亮、树绿”的建设要求,形成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007年下半年,又投入1.89亿元全面启动顺恒大街(花园大道)、顺兴街(丰乐北路)、顺政街(华中路)、顺祥街(金宝北路)、花园南小街、通运路六条道路的市政道路建设和市政管线工程,这些道路将在2008年5月底陆续竣工。 至此,顺成大街(白马路)以北市政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基本建立了完备的市政配套系统,满足了下一步顺义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建设需要。 2、拆迁安置 顺义新城(马坡组团)拆迁工作涉及小孙各庄村、东丰乐村、向阳村、大营村、肖家坡村、北上坡村、东马坡村共7个村庄,约1917宗宅基地、7000口人、89个集体企业单位。 截止目前为止已顺利完成小孙各庄、东丰乐村、向阳村村庄拆迁工作,占马坡组团拆迁总量的65%。 一是小孙各庄村、东丰乐村拆迁工作。 小孙各庄村涉及农民宅基地共81宗,户籍人口297人,拆迁集体企业单位8个(含个人承包户),村址占地约191亩。 东丰乐村位于涉及农民宅基地共428宗,户籍人口1782人;拆迁集体企业单位46个(含个人承包户),村址占地约649亩。 管委会在向区委区政府报审《顺义新城(马坡组团)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及《征地转非人员安置方案》等大量工作基础上,于4月3日进村正式实施小孙各庄村动迁工作,历时15天,实现了拆迁工作三无(无一个钉子户、无一例上访、无一起安全事故)和两没有(没有对任何一户突破政策给予补偿、没有超过15天第一奖励期)的目标,为顺义新城(马坡组团)内今后拆迁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同时,在4月份完成了小孙各庄村村域企业和集体资产的拆迁及处置工作。于6月18日至7月17日进入东丰乐村进行正式动迁工作,截止到7月底,东丰乐村(含向阳17户)拆迁工作圆满完成,共计444户村民(含东丰乐427户、向阳17户)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仅剩一户未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创造了顺义大规模村庄整体动迁的优良成绩。 二是向阳村拆迁工作 向阳村涉及农民宅基地共739宗,户籍人口3498人;拆迁集体企业单位85个(含个人承包户),村址占地约794亩。 2007年 7月17日,向阳村拆迁工作正式启动,按计划顺利完成了向阳村共739宗宅基地、89户非住宅、住宅3498人的拆迁工作,创下了马坡组团第一奖励期内全部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新纪录,为“好运北京”测试赛和2008年奥运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3、安置房建设 “顺新绿色家园”是为顺义新城(马坡组团)内7个被拆迁村庄、约9000人口提供高品质住宅的居住小区。项目东至乾安路,西至和安路,南至通运路,北至顺恒大街。项目总用地面积70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小区设计居住户数为5998户,其中用于安置的商品住宅面积为45万平方米,居住5320户,配套及非配套公建6万平方米,剩余为商品住宅 678户,总居住人数为16795人。平均容积率为1.48,建筑密度为31.2%,绿地率达到33%,本小区的设计、建设均以落实顺义新城“滨水、生态、国际、活力、宜居”的规划目标为依据,建筑以板式6层和点落式11层为主,采用板、塔结合的方式布置,住型全部为南北朝向,同时最大限度满足了采光、通风、隔声、采暖、残疾人使用等要求,提高了社区的居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