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的政治家魏征据传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母亲多年患咳嗽气喘病,魏征四处求医,但无甚效果,使魏征心里十分不安。这事不知怎的让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即派御医前往诊病。御医仔细地望、闻、问、切后,处方书川贝、杏仁、陈皮、法夏等味中药。可这位老夫人的性情却有些古怪,她只喝了一小口药汁,就连声说药汁太苦,难以下咽,恁你磨破嘴皮子地劝说,可她就是不肯再吃药,魏征也拿她没办法,只好百般劝慰。
第二天老夫人把魏征叫到面前,告诉魏征,她想吃梨。魏征立即派人去买回梨,并把梨削去皮后切成小块,装在果盘中送给老夫人。可老夫人却因年老,牙齿多已脱落,不便咀嚼,只吃了一小片梨后又不吃了。这又使魏征犯了难。他想,那就把梨片煎水加糖后让老夫人喝煎梨汁吧。这下可行了:老夫人喝了半碗梨汁汤还舐着嘴唇说:好喝!好喝!魏征见老夫人对煎梨汁汤颇喜欢,但光喝梨汁汤怎能治好病呢?因此他在为老夫人煎煮梨汁汤时就顺手将按御医处方煎的一碗药汁倒进了梨子汤中一齐煮汁,为了避免老夫人说苦不肯喝,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魏征也有些疲惫了,他闭目养了下神。等他睁开眼揭开药罐盖,谁知药汁已因熬得时间过长而成了糖块,魏征因怕糖块口味不好,就先尝了一点,感到又香又甜,他随即将糖块送到老夫人处,请老夫人品尝,这糖块酥酥的,一入口即自化,又香又甜,又有清凉香味,老夫人很喜欢吃。魏征见老夫人喜欢吃也心中乐了,于是他就每天给老夫人用中药汁和梨汁加糖熬成糖块。谁知老夫人这样吃了近半个月,胃口大开,不仅食量增加了,而且咳嗽、气喘的病也好了。
魏征用药和梨煮汁治好了老夫人的病,这消息很快传开了,医生也用这一妙方来为病人治病疗疾,收到了好的效果。人们就称它梨膏糖。
梨膏糖
清朝末年,上 海闸 北区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门口挂着一个“天知道”三个字的大牌匾。“天知道”梨膏店对面是一家姓于的水果店,没想到梨膏店的发迹就是因为对面的这一家水果店。光绪八年,于家水果店从山东莱阳运到上 海闸 北区50篓的梨,因为路途遥远,梨皮被颠破,经雨一淋,运到上 海的时候就开始烂了,不管怎么晒和剥皮,也卖不出去。对门有个小店,里面坐着夫 妻两个人,正没有粮食吃,见于家扔了许多烂的生梨,就捡来把皮削掉,挖掉烂眼。一吃很甜,就把削好的梨剁成小块,一个铜钱卖五块梨,生意很兴旺。
后来夫 妻俩就到于家水果店,将一篓一篓的烂梨子全部买回来。反正梨烂了也不值钱,于家乐得其所,一股脑儿全部贱卖给他们。买得多了,这对夫 妻就将梨削好,放进了大缸,用糖腌起来,这样更好吃,一上市卖得更火了。后来,夫 妻两个人到处去买那种烂的梨子,削去皮,放进自己的锅里,熬成梨汁,制成膏糖。春天没有梨子吃的时候,人们都想吃梨膏糖,一下子就成了南方的名产。第二年,朝 廷的钦差大臣到上 海闸 北区出巡,买了梨膏糖,一吃:哇,又
酸又甜,很好吃啊。他就将梨膏糖带到了北 京,献给了慈禧太后。慈禧那个时候正在咳嗽,吃后觉得味道真好,没吃几天,咳嗽也好了,便传旨叫夫 妻两个进贡梨膏糖。这一下,夫 妻二人生意做大了,正式开了梨膏店。于是,于家水果店的老板暗自打探,终于知道这些梨膏糖是烂梨制成的,又眼红又嫉妒,但是又怕得罪皇上,就在夜里偷偷地在一张纸上写了“天知道”三个字,贴到夫 妻俩梨膏店的大门上去讽刺他们。第二天,这夫 妻俩把门一开,一看“天知道”三个字,愣了一会儿,就知道有人嫉妒捣乱 了。
男老板哈哈大笑,说:“我正想起个字号,今天有人写了字号送到门口,真是好极了。我家店里的梨膏糖连皇上都吃过了,他是当今天子,应当叫‘天知道’。我就用这三个字当招牌。”他把招牌写得很大,来的人一问,知道皇上、太后都爱吃梨膏糖,这生意就更好了。于家水果店老板骂人不成,反而让人家买卖更加兴旺,字也被人家利 用了,就更生气。他又在晚上没人的时候,偷偷地在梨膏店墙上画了一个大乌龟,把头缩进肚子里,上面写着“不知羞耻”。第二天,梨膏店的夫 妻俩一看,又是一楞,接着同声说:“咱们就用乌龟当商标,梨膏糖能止咳,延年益寿,乌龟也是长寿的。”从此,这个商标就成了上 海的驰名商标。
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智慧?能够忍辱继续精进,能把人间每一次的挫折和别人对你的嫉妒当成是机遇,趋凶避害。即使别人把你踩在脚下,你也要相信菩萨会保佑你。忍辱才能负重,负重才有愿力,有愿力才会有行动,这就是佛法讲的信愿行。
----恭录:通灵活 佛东方台 lu军宏台长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