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的动作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的哪些心理特征?

2025-04-07 18:25: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的人在听对方讲话或听课、听演讲时,做出手握拳或食指竖立支撑着下巴的动作。有人认为这是对方听得入迷的反映,其实,恰恰相反,这是厌烦的表情。当一个人对眼前人或者所谈论的话题失去兴趣、心生厌烦,但碍于面子又不便直接拒绝时,他/她便会不自觉地做出这样的姿势。比如,领导或培训师在给员工做培训时,发现很多员工都是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敲击桌面,或者用脚频繁地轻叩地板。董事长发表冗长无趣的报告时,很多中层管理人员常常用这个姿势伪装出一副饶有兴味的样子。其实,这是厌烦、急躁的表现,有经验的培训师一眼就可以看出对方有没有在认真地听讲。换个角度讲,当你有一天在台上演讲,如果看到台下很大一部分人做出这样的动作,那么你就该采取应变策略,把那些托着下巴、敲着桌面的听众的注意力重新拽回来了。

如果对方耷拉着脑袋,用手支撑着下巴,这说明他们心中已经产生了厌倦情绪,用手作为支撑就是为了不让脑袋再低下去,以免失态。将握着的手放在下巴或者脸颊处,也是心生厌烦的表现。这个表情会随着主体厌烦情绪的累积而发生变化。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厌倦程度与手臂支撑下巴的程度相关。随着厌倦袭来,原本轻挨着脸部的手腕渐渐成为头部的有力支撑。如果是厌烦情绪较轻,主体只会用一个大拇指撑着,如果程度较重,主体会握拳支撑下巴。当极度厌倦时,主体甚至会用手掌把脑袋完全托住。最为厌倦的情绪表现,则是主体用两只手一起撑着头,有时甚至会鼾声大作。当人们开始对说话人的话题失去兴趣,然而出于礼貌又不得不装作感兴趣的样子时,这个手势就会悄悄地发生变化。

那么,当我们看见对方做出这种表情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呢?演讲时看到听者手托下巴,不妨让对方充分参与到互动中来这种身体语言会对人们的情绪造成影响,而且维持的时间越长,对情绪的影响越大,从而促使人们心中的厌倦情绪更强烈。

因此在演讲时,看到观众手托下巴,演讲者必须马上有所行动,或是换种方式,将听众带回正在进行的话题之中,或是中止自己的发言。我们推荐一个简单的方法:随便拿一样东西,递给对方,巧妙地让他/她改变自己的姿势。这样会促使他/她的态度随之发生转变。在众人面前发言,你不妨在阐述观点的同时仔细观察一下听众。你会发现,大部分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都会将一只手放在脸颊旁边。这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已经感到厌烦。这时你可以让听众参与到你的演讲中来,形成互动。比如,请求听众就你的观点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时他们往往会停止消极的情绪,转而用手抚摸下巴。这一肢体语言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如何做。谈话中看到对方手托下巴,要及时重申自己的观点当主体的厌倦情绪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他/她很有可能会选择离开。如果双方正在谈话中,而对方抚摸着下巴,那么很有可能,他/她是在否定你的谈话,或者想提前结束谈话,这个时候你最应采取的策略就是冷静地观察,努力捕捉其肢体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比如,听众在抚摸下巴之后,双臂和双腿交叉,或者后背紧紧地贴着椅背,那么他/她很可能是要提出反对的意见。那么,借助准确的预判,你就可以抓住机会抢先发声,重申自己观点中最有说服力的部分。要是等到别人已经提出反对意见再进行申辩的话,那大家就更难达成一致了。重申自己观点中最有说服力的部分。要是等到别人已经提出反对意见再进行申辩的话,那大家就更难达成一致了。如果听众在做出抚摸下巴的动作后,双臂舒展,身体前倾,或是拿起了你提供的材料,那么他极有可能会给出肯定的意见。你完全可以将这些肢体语言视为听众对你观点的认同,不妨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量的用手接触脸颊和下巴的身体语言,可以被当作测量他人情绪冷热的“温度计”。这些姿势常常被误认为是听得入迷的反应,实则不然。根据支撑头部的大拇指的状态,就可判断倾听者内心的态度。如果人们只是把手轻轻地靠在脸颊上,而不是作为头部的支撑,这便是真正感兴趣的表现。倘若人们这时将食指竖起来,挨着脸颊,同时把大拇指抵在下巴底下,那么这就表示听者的内心产生了与说话人不同甚至相左的意见。有时候随着内心异议的不断“发酵”,听者可能还会用食指摩擦眼睛。

在与人交谈时,如果对方嘴巴时不时地向上抽动,那很有可能是遇到了什么尴尬的事情,或者你说的某句话、发出的某个动作令对方感到不适。一对青年男女初次约会,一见面男士就谈起了自己喜欢的话题——篮球以及篮球运动员,尤其是他崇拜的球员科比。一提到湖人队的比赛他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其实,这位女孩对篮球一窍不通,但为了不冷场,她仍然耐心地听着,有时候也插上几句话。但是一个小时后,女孩渐渐失去了耐心,因为她对这个话题实在了解得有限,无法与男孩形成有效的交流。她坐在椅子上,开始挪动身体,嘴巴欲说还休,偶尔下巴还抽动几下。可男孩似乎没有注意到女孩的反应,仍然在自顾自地说着。最终,女孩借故离开了。

这场约会的失败在于,男孩完全没有顾及女孩的感受,令女孩很尴尬。女孩的肢体语言显然已经表明自己的内心,但由于男孩的粗心,他忽略了这个细节,致使彼此谈话无法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