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发生于侧根和支根,根部被害后形成癌瘤。受害桃树严重生长不良,植株矮,果少质劣,甚至全株死亡。被害严重时,叶片黄化,早落。成年果树受害后,果实小,树龄缩短。发病初期,地上部的症状不明显。
病原为根癌农杆菌,能在土壤中或癌瘤组织内越冬。病原细菌大多存在于癌瘤表层,当癌瘤组织被分解后,细菌被雨水冲洗,进入土壤。在土壤中病菌能存活一年以上。雨水和灌溉水为传病的主要媒介,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机械伤口等次之,苗木带菌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加强果园管理,选择未发现过根癌病的土地作为苗圃。对可疑病株挖开表土,发现病部后用刀将其刮除,并用1%的五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应适当增施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及避免果树根部受伤。
桃根癌病
②改进嫁接技术。嫁接苗木最好采用芽接法,以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减少感病机会。在未抽芽前将嫁接处以下的部位,用1%硫酸铜浸5分钟,再移浸于2%石灰水中1分钟。
③在定植后的果树上发现病瘤,应彻底刮除,再涂石硫合剂渣子或波尔多液保护。也可用根癌灵20倍液浸根(对病苗)或浇根部(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