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帮孩子戒网瘾的

2025-02-23 17:07: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您好,别着急,慢慢来。
网瘾主要是心理问题,是一种对网络的依恋心理和上网习惯共同构成的,心理原因是最重要的动力。要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可以从改变心理依恋认知和纠正上网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入手,郑州晨枫教育建议家长可以这样去做。
孩子进行心理疗法时,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实施方法:
1、认知重建:重建孩子对网瘾的认知,打破孩子的对网瘾固有认知,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网瘾对自己的严重影响,改变其对网瘾的信念。
2、自我提醒:可以将上网的益处和坏处都列出来,写在一张纸上,按照轻重程度排好顺序,贴在孩子经常出现的显眼的位置,如厕所门上,孩子床头,孩子电脑前等,用来时时科科提醒孩子。孩子每天最好能够对着这些来思考个20词左右,每次不要少于3分钟,特别是在孩子网瘾发作的时候。
3.自我辩论:通过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和网瘾产生的种种严重后果的教育,让孩子进行自我辩论。让孩子同自己的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失败感进行斗争,让孩子认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和人生。让孩子从心理战胜自己,增强孩子自我戒除网瘾心理,积极主动的参与戒除自身网瘾。
4.自我暗示:心理老师会教会孩子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当孩子出现上网的念头时,孩子通过“打游戏是不对的”“我能够坚持的住”“我可以戒除网瘾的”等心理暗示行为,与网瘾念头进行斗争并战胜它。每一次战胜网瘾念头,都是一次强化的过程。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可以提高孩子的戒网瘾的一直,使孩子上网的欲望快速降低。
孩子进行行为疗法时,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实施方法:
1、强化法:主要通过自我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来实现,通过对孩子的各种行为表现,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来实现,主要是用来增强孩子的意志力。所以,这种奖励和惩罚内容最好与孩子上网无关,比如带孩子吃一顿好吃的,或者罚孩子打扫卫生等。
2、行为契约法:这是一种民主的做法,家长或老师和孩子通过平等交谈,共同制定一定的戒网瘾的行为约定。孩子是约定的执行者,家长或老师是契约的监督者,孩子、家长或老师都要严格遵守,根据契约一起来约束孩子的行为,旨在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3、想象疗法:通过对孩子进行网瘾行为后果的教育,主要通过观看各种网瘾犯罪行为的记录片、新闻报道和图片等,让孩子认识到网瘾的后果。并自己想象自己如果沉迷网络后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让他们想象自己“网瘾的自己”的丑恶形象,自我产生厌恶感,让其厌恶自己的过度上网行为,从而激励自己找回自我,增强自我效能感,但注意不要泛化到厌恶整个自我。
4、放松训练:为应对戒网中瘾发时出现的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等不良情绪,采用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以稳定情绪,振作精神。

回答2:

沉迷游戏,已经成为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拿家长的钱去充值,既花钱,又浪费时间,还不利于孩子成长。更严重的,甚至因为玩游戏而丧失性命,前段时间,江苏南京11岁男童手游充值被父亲打了。男童报警求民警主持公道。父亲拿出账本,称男童平时骗家长钱,仅3年就充值1.7万,学习成绩不好,还不写作业。民警告诫男童不可沉迷游戏:“今天爸爸不打你,到社会上会被更多人打,打得更凶。”
难道,孩子沉迷游戏,家长真的无计可施了吗?30天教您从环境、孩子自身、父母的教育沟通等入手,系统地进行,帮孩子戒除网瘾,建立手机网络界限,正确引导孩子把心思回到学习上来。

如何帮孩子30天戒除网瘾,建立手机界限步骤如下:

第1周:家长要了解孩子沉迷网瘾的5个演变阶段,常用的7种戒除网瘾方式是什么,导致孩子沉迷手机网瘾8大原因是什么,再到如何与孩子签订使用手机约定,最后到孩子不交手机怎么办?先家长要了解整个过程。

第2周:家长要做好帮孩子建立手机界限时,孩子大吵大闹发脾气摔东西,威胁不写作业,威胁不上学,威胁不吃饭,威胁离家出走,威胁跳楼等,我们家长的应对预防措施是什么?家长不能打无把握的仗,否则就会容易发生悲剧。

第3周:家长开始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界限,这时最困难的就是孩子不同意,怎么办?也就是按前面2周我们做的准备去执行时,一定会有新的或突发问题,家长到底是坚持建立界限,还是因为孩子的大吵大闹放弃了?这就是由家长的心向所决定了,同时也需要专业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与支持,只要能跨出这一步,就可培养成一个有规则感,界限感,自律的优秀孩子。

第4周、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巩固手机界限,帮孩子戒除网瘾家长你不能简单的堵,在建立手机界限同时,一定要引导孩子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动力,改善注意力,改善居家环境,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师生关系等,只要孩子找回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习成绩找到成就感,那孩子就不会再沉迷网瘾了。

如果改善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参与其中,并陪伴孩子一起建立有趣而有序的规则,那么,结果会让你收到意外的惊喜:
1、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设定规则。
2、信守承诺,兑现延迟奖励。
3、家长要诚而有信。
4、给孩子设立边界,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伤人伤己,这是底线
5、当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时,放下操控,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旁边陪伴着孩子去经历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