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水上路地上的花很多,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人们大多喜爱牡丹,我只喜爱牡丹生长在淤泥中却不被污泥所感染,被水洗涤后美丽却不失端庄,他的茎内空外直,没有散漫的枝条,香气远播,更显得越发的清雅,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远处观赏却不能拿在手中玩弄。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中的富贵者,莲,花中的君子。爱菊花的,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又有谁和我一样喜爱莲花呢?喜爱牡丹的,应该有更多的人吧。
本文主旨:莲 花之君子者也
莲的可贵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从正面映衬莲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
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文中题目是 爱莲说 但却描写了菊花和牡丹,用意何在?
作者用菊花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攀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的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莲,花之君子者也。
1.“与独爱莲”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2.文中写菊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什么?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5.举例说明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
6.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7.“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的是谁?写出他的一部作品。
8.结合文章,分析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应具有怎样的品质?
9.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谁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0.面对腐朽的社会,在本文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请谈谈你的看法。
11.喜爱哪一种花,是人们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出你喜爱的原因并用一组骈句来描写这种花。
解释:
1。岀淤泥而不染,而: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3蕃;亵:鲜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就有什么样的品质
6
古代诗文名篇赏析 转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