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大名叫萧绰,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她出生于辽穆宗应历三年(公元953)五月,父亲叫萧思温,是辽太祖皇后述律平的族侄,母亲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算起来,这对皇族夫妇之间差了一辈,萧绰的母亲是父亲的表外甥女。据说,萧绰的小名“燕燕”,就是来源于母亲的封号。
萧绰的父亲萧思温饱读书史,长期担任南京留守的重任,后来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成了辽穆宗的左右亲信。辽穆宗嗜酒如命、性格残暴,在应历十九年(公元969)二月,他与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打猎时被不堪虐待的侍役们刺杀。萧思温决定做一次大大的政治投机,一面封锁消息,一面连夜报讯给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闻讯,立即带着千名铁甲骑兵奔赴黑山,抵达时,正是穆宗遇刺的次日黎明。他立刻就在穆宗的灵柩前行了即位之礼,当上了辽国的景宗皇帝。为了表示感激拥立之情,景宗一回到上京,就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并且征召他的女儿萧绰入宫。这时的萧绰只有十六岁。萧绰三月刚进宫,就被封为贵妃,又仅仅过了两个月,在五月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了。
辽景宗耶律贤身体非常虚弱,连马鞍子都骑不住,更别提处理军国大政。因此,他逐渐开始倚靠皇后萧绰处理政务。萧思温做为国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保宁二年(公元670年)五月,萧思温遇刺身亡。父亲的死,并未吓倒萧绰,反而使年仅十七岁的她认识到权利斗争的残酷性,使她在政治上迅速地成熟起来。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开始发挥自己的才干,协助景宗治理国家。
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对外的军事日渐强盛,对内的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辽景宗耶律贤对皇后萧绰的才干也已经满意,为了对妻子的辛劳表示回报,保宁八年(公元976年)二月,他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联’暨‘予’”,并“著为定式”。这就是说,景宗将妻子升到与自己等同的地位,并且将此写入法律,使得萧绰实际上成为大辽国的女皇。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35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卒于云州(山西大同)焦山行宫。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道遗诏将辽国交到了时年仅29岁的皇后萧绰手里。从此,她重用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韩德让等人,使辽国的强盛达到巅峰。
她在政治上大胆改革,重用韩德让等汉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民族的平等和人人平等。她严格奉行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曾经处斩了杀死逃亡奴隶的贵族,简直成了“包青天”。她 制定了“上诉”制度,允许百姓直接到御史台告状;派专人巡查各地,清理陈年旧案,洗雪冤屈。她废除了 “连坐”的法律,即使是谋反,不知情的家属也会免于处罚。她还对罪犯也给予了相对人性化的处理方法,如取消暴尸三日等规定;实行科举制度,平等地选拔人才。这些措施在现代看来要民主得多,所以出现了“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的现象(《辽史•刑法志》),辽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
在军事上,她奖罚分明,将士用命,士气大振,一扫从前的颓败之势,两次击败了宋朝的进攻,拯救了辽国的危局。此后她多次进犯宋朝,最后以军事讹诈的手段,逼迫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从宋朝收取岁贡。
在经济上,她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辽国粮草充足,保证了军事战争的后勤补给。
所以,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的文治武功甚至并不差于任何一位男性明君。但是不幸的是她是一位没有入主中原的异族统治者,而且又是一位女性,所以她取得的成就越大,就越受到“正统”男人的忌恨,必除之而后快。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民间,在早期关于杨家将的小说中,她都是在宋军攻破幽州城时自杀的。在《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和《八仙东游记》中都有大破天门阵的情节,而这一情节中,充分表现出男尊女卑的思想。文中写道:吕洞宾和钟离下棋,忽然南北起一道杀气,冲入云汉。原来是南朝龙祖与北番龙母相斗,吕洞宾问胜负如何时,钟离说:“龙母逆妖之类,走下北番,霸起一国。龙祖应天运而生,以作万民之主,今遭其扰闹,不久当为龙祖灭也。”萧太后被称为“逆妖”,可见文人们对她的忌恨程度。
韩昌字延寿,在现代评书《杨家将》中是辽国的兵马大元帅,武功高强,是杨家将的劲敌,他的原型许多学者认为是韩德让。韩德让的祖籍在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在辽建国之初,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就被掳入北国,做了皇后述律平的奴隶。韩知古自幼好学,聪明有胆识,才华逐渐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了解,被任命为“知汉儿司事”,不但管理有关汉人的事物,而且还负责制定辽国的王朝礼仪。他一直官至中书令,死后还名列阿保机的二十一名佐命功臣之一。韩知古的第三子韩匡嗣是韩德让的父亲,他一直与辽世宗次子耶律贤关系密切。耶律贤后来成为辽景宗皇帝,韩匡嗣则在景宗朝一直做到西南面招讨使、政事令、尚书、秦王,而且与后族联姻。韩德让是韩匡嗣的第四个儿子,比萧绰大13岁。据传,他本来自幼与萧绰订有婚约,只是由于景宗即位为帝后萧绰奉命入宫,姻缘才中途中止。在辽景宗去世后,他得到了萧太后的重用,两人形影不离,宛若夫妻。在澶渊之战时,他们两个同坐在一辆车上招摇过市。韩德让被封为楚王,赐名为耶律隆运,名位在其他亲王之上。在幽州大战时,他确实在幽州,为辽军取得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曾经被赐名为韩德昌,所以后世将他作为了韩延寿的原形。
但是,韩德让基本上是一个文官,在《辽史》中几乎没有他会武功的记录。而且在杨家将的早期作品《杨家府演义》中,韩得(德)让和韩延寿是两个人,韩得(德)让是被杨四郎在金沙滩杀死的,而且文中延寿是名字,而不是字,他也不是辽军的元帅。是否韩延寿还有其他的原形呢?在《辽史》中,我们找到了另一个叫延寿的人,他字胤昌,在辽景宗时授千牛卫大将军。幽州大战时,辽军诸将都排成列,唯独延寿奋击阵前,宋军遂大败,以功遥授保大军节度使,卒于乾亨三年(公元981年)。从这段记载中看,他更接近于韩延寿的原形,但是他不姓韩,而姓康。康和韩韵母相同,都有an的音,读音相似,口头流传时有误在所难免。他字胤昌,而清朝雍正皇帝叫胤禛,在清朝胤字就不能用了,所以很可能人们把他的字去掉胤,改为名,而他的名被改为字,这样他就成为了韩昌韩延寿了。
情人``还是订过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