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宇宙中“脉冲星”比“黑洞”更可怕,脉冲星遇

2025-04-26 20:09: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脉冲星和黑洞同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终极时的产物,但脉冲星和黑洞不一样,它们不一同一类天体。
脉冲星是具有强磁场的快速自转中子星。当大质量恒星(质量在太阳质量和7-8倍)在演化后期,发生超新星爆发时,其外层物质被恒星爆发抛入宇宙空间,而其致密的恒星内核则在外层物质对恒星核的撞击中被压缩,将原子核外的电子压入原子核中,并与核内的质子结合,形成中子,使恒星剩余的核心形成以中子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天体,就是中子星。一颗典型的中子星的质量在1-2倍太阳质量之间,半径只有10-15千米,其密度可达1亿吨至10亿吨每立方厘米。
在撞击能量使恒星核心高度压缩的同时,恒星原来具有的磁场也同时被压缩,使中子星具有极高的磁场强度,可达10^7—10^9特斯拉。如此高的磁场强度能够把它向外辐射出的电磁波封闭起来,使中子星辐射只能沿着磁轴方向,从两个磁极区出来,形成两个圆锥形的辐射束。这两磁极区就是中子星的“窗口”。就如同大海中的灯塔一样连续地一明一灭,仿佛在连续不断地发射出脉冲信号,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脉冲星”。于是,当脉冲星每自转一周,我们就接收到一次它辐射的电磁波。脉冲星这种现象,也就叫“灯塔效应”。脉冲的周期其实就是脉冲星的自转周期。若地球刚好在这束辐射的方向上,我们就能接收到辐射,且每转一圈,这束辐射就扫过地球一次,也就形成我们接收到的有规则的脉冲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