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静摩擦力不小于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滑动摩擦力,这是由“最大静摩擦力”的定义来决定的,因为不满足上述关系的静摩擦力就不是最大静摩擦力。但通常都会有“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状况,要解释这个经常会发生的现象(但不是一定发生),就与前述的逻辑矛盾及定义无关了。这涉及到摩擦理论,而摩擦理论是一个复杂得至今尚无定论的理论。可以提供两个模型来定性地解释,但显然它们并不是充分的。
1)相比于相互滑动的两个接触面,相互静止的接触面上的分子(或原子)之间有充分的时间彼此靠近(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靠得近就意味着分子间吸引力较大),并且这样相互间分子力较大的分子的数目也会较多,所以,要克服这许多的、分子力较大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动起来,外力就要更大些——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2)把接触的表面想象成有许多的凹凸,两面间的凹凸彼此咬合成为摩擦力的一个来源。相互静止时,彼此充分紧密地咬合;相互滑动时,凹凸已被前侧磨得(或压得)较平——后侧可以相互咬合的凹凸已经变浅变小了,于是滑动摩擦力就会小一些。
用5N的力去拉物体,恰好拉动时,担担曹杆丨访查诗肠涧摩擦力是5N.
在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是否与启动时的摩擦力不一样。
在静摩擦中出现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当切向外力逐渐增大但两物体仍保持相对静止时,静摩擦力随着切向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静摩擦力的增大只能到达某一最大值。
使物体由静止状态马上进入运动状态前的最后的摩擦力,也就是使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的最大的摩擦力,就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在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人们通常认为由实验测出的使物体由静止状态开始进入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外力就等于受力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一般认为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