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关系

2025-04-27 23:09:2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卢旺达最主要的两个民族,前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85%,后者约为14%,两者合计大约占该国总人口的99%。此外,卢旺达还有少量的从人种上看属于俾格米人的特瓦族人(Twa),它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

历史上,属于俾格米人种的特瓦族人最早出现并生活在这一区域,可以算是卢旺达最早的土著居民(The First People)。

而属于班图尼格罗人种的胡图族人大约在公元之初自非洲坦噶尼喀湖和基伍湖周边及邻近地区的西部沿着赤道雨林北沿进入卢旺达定居,并以农业生产作为基本的生存方式,逐渐排挤了原来的土著居民特瓦族人而成为主体居民。

此后一直到大约公元10世纪左右,属于苏丹尼格罗人种的图西族人从苏丹东南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向南方迁徙进入到今天的卢旺达和布隆迪地区。

与之前历史上胡图族人取代特瓦族人成为主体居民的过程类似,图西族虽然在人口数量上只占少数,但是却凭借自己在经济、军事、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优势。

在公元16世纪前后建立起了图西族王国,后来居上地成为主体民族,在经济、政治等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居于统治地位,而胡图族和特瓦人则陷于被统治和被支配的从属地位。

从16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后期卢旺达被德意志帝国纳入势力范围之前,图西族对胡图族的统治和压迫一直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扩展资料

图西族是牧民。他们是占人口少数。然而,最上层统治者是图西人。他们有一种通过交易牛来保持不同群体之间的和平的系统。 富裕的人(通常是图西族)把牛借给穷人(通常是胡图人)。作为回报,他们获得胡图人的劳动,忠诚和政治支持。

(1914–1918),卢旺达和布隆迪的社会关系被欧洲的统治改变了。德国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把持这里的政权,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后,比利时人开始统治,直到1962年。 对于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欧洲人对待图西族比对胡图族好。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比利时人鼓励胡图族对图西族的权力发起挑战。胡图族领导人在1959年推翻了图西族的专制统治。许多图西族人逃到邻近国家。在布隆迪,独立的变化更加和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西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图族

回答2:

  从16至17世纪,欧洲人便开始在非洲贩卖黑奴,并以跑马圈地来划分自己的领地,由此将一些民族和地域分隔开来,以至造成非洲许多国家长年来为边界、种族、宗教而发生战乱。卢旺达国由胡图族人、图西族人及少数的图瓦族人组成。

  1961年卢旺达独立时,由胡图族执政掌权,图西族的高层领导人流亡到乌干达,他们虽身在异国,却一直千方百计想打回本国,推翻现政权。一些十恶不赦的刽子手便利用胡图族与图西族长久以来的恩怨准备策划一场空前的种族清洗。1994年4月6日,当时的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因飞机失事而命丧黄泉。那些蠢蠢欲动的阴谋者就以图西族暗杀总统为由,煽动胡图族人,试图以大屠杀的方式夺取卢旺达政权。

  他们组织游击队,购买并分发枪械和砍刀,通过有力的宣传机制使所有胡图族人相信,图西族人都是他们的死敌。趁国内局势一片混乱之机,反政府武装从乌干达越过边界向国内进军,由于政府仓促应战,反击不力,结果从首都基加利一直退到尚古古省的基伍湖边,又从湖上退到了扎伊尔。一场大屠杀开始了,许多图西族难民都试图从基伍湖逃难到扎伊尔,结果由于没有船只,在岸边和河中遭到劫杀。在100多公里长,数公里宽的基伍湖上漂满了尸体。

  在1994年4月至7月的这次种族冲突中,共有近百万人被害。这个数字相当于卢旺达当时总人口的1/9,其中94%的受害者是图西族人。此外,还有200万人沦为难民。这也许是二战结束以来,最纯粹和惨烈的一次种族清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