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基的作用是什么,搞不懂为啥资产还要交税?

2025-02-24 15:04:2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个计算的企业所得税的时候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对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差异的一些地方,需要按税法的要求来缴纳税款,这样就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基于你的例子,税法当期允许你列支折旧费3万,但是你在会计上计算折旧时只计算了2万,就是进管理费用只进了2万,如果按税法的规定话管理费用在当期可以多计1万,假如利润总额是100万,那这样的话,税法在计算所得税时,需要调整你的会计利润总额,在100万的基础上再减去1万,按99万计算缴纳所得税。这样,这1万元的折旧差异,就形成上面所说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万*0.25=2500元,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4.75+0.25=25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99*0.25=24.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25=0.25
这样,这0.25万的所得税就可以在以后年度缴纳,而不必在当期缴纳,这就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未来应纳的,应从当期应交所得税扣减去的,产生时间性差异。

交税的不应该是当初卖我土地的卖家么。

买家主要交的是转让土地的营业税及附税哈,你这里主要涉及的是企业所得税的问题。

如果真的要交税的话,请问是每年要为资产交一次税?
资产是要耗费的,有耗费就会发生成本费用的列支,就会抵减企业收入,就会影响企业所得税,现在会计准则要与国际趋同,所以就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核算所得税了。

这个税叫什么名字,这么狠。

递延所得税。

回答2:

一、税基是指计税依据或计税标准。它包括实物量与价值量两类,前者如现行资源税中原油的吨数,消费税中黄酒、啤酒的吨数,汽油、柴油的数量。后者如个人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额,营业税中的营业额等。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税基会增加税额,缩小税基会减少税额。税基又制约着税率的具体形式和使用标准。
在税基为实物量时,税率多为定额税率,在税基为价值量时,税率多为百分比形式的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如果实行累进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税率也不断提高。有时税基与征税对象数量是一致的,即税基直接是征税对象数量的某种表现形式。如,所得税税基及征税对象的数量都是所得额。有时两者又是不一致的,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对企业所得征税时,征税对象数额是全部所得额,税基则是从中作了一些扣除之后的余额。
二、至于资产要交税的原因在于:无论是购入还是卖出或者是处置固定资产都会产生收益,产生收益的话,对资产负债表就会有影响,自然也就会涉及到交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