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还有一个O2浓度,(21-基准含氧量)除以(21-实测含氧量)=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x实测浓度=折算浓度(6.38折算系数)x(49实测so2浓度)=so2折算浓度
SO2产生量=燃煤用量×燃煤硫份S%×1.6
原烟气SO2浓度=S%×2100×1.7/1.6
扩展资料:
质量百分浓度(质量分数,m/m):最常用。指每100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以克计)。
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100%=溶质质量(g))/(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100%
体积百分浓度(体积分数,V/V):常用于酒类。指每100毫升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以毫升计)。
体积百分浓度=(溶质体积(mL)/溶液体积(mL))×100%=溶质体积(mL)/(溶质体积(mL)+溶剂体积(mL))×1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浓度
应该还有一个O2浓度, (21-基准含氧量)除以(21-实测含氧量)=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x实测浓度=折算浓度 (6.38折算系数)x(49实测so2浓度)=so2折算浓度
回转窑熟料生产过程中SO2主要来源于原材料和燃料中,其中影响最大的原材料是石灰石。并根据工艺系统的平衡计算,实际生产中各工艺部位对硫的吸附能力不同,其中生料系统对硫的吸附能力最强,在40%~50%之间。如何通过理论分析,通过对原材料指标的合理控制以及对工艺系统的合理优化,可以有效地控制废气中SO2的排放。
关键词:SO2排放;平衡计算;控制措施
1SO2在水泥系统中的不同形态
1.1烟气SO2的来源
水泥窑系统中的硫是由原材料和燃料带入的。原料中的硫以有机硫化物、硫化物(简单硫化物或者复硫化物如硫铁矿)或者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单质硫可以忽略不计。
1.2硫的循环
原料中存在的硫酸盐在预热器系统通常不会形成SO2气体,大体上都会进入窑系统。其中一部分硫酸盐会在窑内高温带发生分解,生成的SO2气体随窑气向窑尾运动,在到达最低两级预热器等温度较低区域时,冷凝在温度较低的生料上,并随生料沉集一起进入窑内,形成一个在预热器和窑之间的循环,而未分解的硫酸盐则会随着熟料离开窑系统。原料中以其它形式存在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则会在300~600℃被氧化生成SO2气体,主要发生在五(四)级预热器的第二级旋风筒。
1.3燃料中的硫
分解炉燃料燃烧生成的SO2会被分解炉存在的大量活性CaO吸收,生成的CaSO4随物料经最低级旋风筒由窑尾烟室进入窑内。窑头喂入的燃料产生的SO2气体会和硫酸盐在窑内高温带分解产生的SO2气体经历类似的历程。尾煤分解炉中的尾煤燃烧过程以及吸收过程相对于窑头短,残留SO2要多,窑尾喷煤对废气中的SO2影响较大。
1.4 SO2的排放
原料中的硫氧化产生的SO2在通过上级旋风筒时会被部分吸收,其余则随废气一道从预热器排出。如果废气用于烘干原料,则SO2在原料磨中进一步被吸收。在温度低于600℃的情况下,CaCO3对SO2的吸收效率要远低于CaO。上面两级预热器中CaCO3分解率极低,且仅有少量CaO被烟气从高温部分带上去,因此吸收效率很低。
1.5 窑系统中的SO2
窑内SO2一方面主要来自于CaSO4热分解,另一方面来自于硫酸盐与煤粉中的碳反应。
实验表明,当窑内含氧量大于4%,或避免煤粉未燃尽,使硫化物与碳无接触机会,SO2的挥发量就会降低。窑内排风足够,就会减少SO2,硫化物在窑内停留时间长及烧成温度高,有利于SO2的增加,因此,操作上提高窑速、控制烧成温度是正确可行的。
应该还有一个O2浓度, (21-基准含氧量)除以(21-实测含氧量)=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x实测浓度=折算浓度
(6.38折算系数)x(49实测so2浓度)=so2折算浓度
需要知道你所测得的 烟气的含氧量 才可以计算的,与你烟气的含氧量有直接关系,不知道你是什么废弃,
我们常规的折算系数就是锅炉按1.8,窑按1.7,电厂是按1.4.
然后就是实测浓度乘以空气过剩系数除以折算系数,就是折算浓度.
空气过剩系数又是按含氧量来计算为21/(21-含氧量)
需要说明二氧化硫折算什么物质的浓度为312mg/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