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通宝一般品相80元左右,美品100元左右
宣统通宝是清宣统年间铸造的一种制钱。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后改元宣统,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
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以及宝广、宝福两局出过机制币。
宣统通宝铜钱,制作工艺分两大类翻砂和机制,但早在光绪年就已经出现了机制钱币,制造了很多无孔小铜元,还有就是几枚就是由宝津局代制黄铜或红铜夹铅芯的样币,直径达4.7厘米制作颇为精美绝伦.但宣统通宝铜钱,以小铜钱占主位基本尺寸为径:机制的1.7厘米,薄片状。翻砂的1.2-2.5厘米,大钱反而少。这主要是因为在光绪后期市面基本上都使用铜元,在铸铜钱已无利可图。
在清代普通年号里,它是最贵的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