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何是悲剧结尾,为何不能是大团圆结局呢?

2024-11-30 08:54:0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红楼梦》中虽然很多情节都是欢脱热闹的,但是这本书的整体基调早就已经定下了,在曹雪芹决定写《红楼梦》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将悲剧钉上了。相对于喜剧,或者大团圆剧,悲剧的格调显得更高。当然,曹雪芹并不是想要提升格调而故意将《红楼梦》写的如此凄惨悲情,在整本书里,有很多伏笔,很多隐藏含义都是在暗示这场悲剧。

比如黛玉葬花,比如元宵灯会三春出的灯谜,都有暗示悲剧结局。因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所以很多人猜测曹雪芹的原本会不会不是悲剧结局,会不会反其道而行之,来个大团圆结局。其实不然,有很多情节都展示出曹雪芹个人不太喜欢团圆的结局,比如林黛玉看《西厢记》,只看完前面四本,前四本的结局是悲惨的,而第五本则是团圆结局。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其中一个主题就是男女想要打破封建社会的枷锁,而这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红楼梦》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团圆结尾,《红楼梦》从一开始就是悲的,彻头彻尾的悲,有始有终的悲。《红楼梦》一度被当时的皇帝封为禁书,因为里面的思想太过明显,这种显然是拿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都遮盖不住的。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对整个贾家的判词就是祸到临头各自飞,最后贾府分崩离析。这样的结局很符合常理,而相反,前头是黛玉日渐消瘦的身体,金钏儿自杀,晴雯被赶,袭人嫁人,三春散尽,后面再突然来个大团圆,合适吗?而且贾府背后的王爷本就是注定要输得,贾府怎么可能逃得过灾祸。

回答2:

悲剧更能够反应作者的用意无非是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而创作的,如果是大团圆便没了韵味。

回答3:

因为《红楼梦》是一部以曹雪芹自己本人因家庭衰落的自传式小说,他揭示了封建社会逐渐衰败。

回答4: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贾家以他的家族为原型而进行的,曹雪芹家道中落,生活困苦,他在书中自然不会写大团圆结局,而且很多时候,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才是让人记忆最深的。

回答5:

因为当时作者穷困潦倒,经历了社会和官僚的黑暗,自然心灰意冷,而续写者也感受到了原作者的心意,所以以悲剧解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