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硕果累累的是红色的高粱
盛夏千竿绿,当秋万穗红。这是清朝张玉纶描写高粱的诗句,应该是描写高粱中的佳品。
如果酒是高粱写的诗,那么卤味就是诗人的下酒佳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就是高粱酒的创始人,古人喝的酒多半是谷物酒。中国是栽培高粱最早的国家之一,至少有 5000 年的悠久历史。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唐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宋 · 陆游《游山西村》
这些描写酒的诗词都与高粱有关,因为那个时候的琼浆玉液就是高粱酿的。光有酒也不行,必须就下酒菜,这样卤味就成为文人墨客的下酒佳肴,
文人墨客纵酒放歌的同时也把卤味带入了异乡,也写进了乡愁。文人、酒、卤味构成了古代诗词的标配。
自元明以后,因为高粱不能直接食用,高粱开始大量用来酿酒。因为高粱非口粮,一年四季都可以酿制,酿制出来的酒好喝易于保存,高粱酒成为了当时的主流。
高粱酒就是用高粱这种粮食酿造出来的,在酿造过程中,把高粱蒸熟,然后还要把高粱进行晾晒,之后才是会进行发酵,通过发酵就是产出了高粱酒。有不少名酒都是用高粱酿造而成的,比如说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名酒都是用到了高粱酿酒。
在市面上的好酒基本都是的采用高粱进行酿造,为什么白酒都采用高料作为原材料呢?
每个朝代都会出一些禁酒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约粮食,因为酿酒很耗粮食。但是高粱不是老百姓主要的口粮,所以政府不太会管高粱的事情。
到了元明时期,随着蒸馏技术的引进 ,度数更高、香气更足、口感更好的酒开始陆续面世。由于技术的进步,酿酒的人发现用高粱来酿酒,相对于其他原材料,酿出来的酒在各方面质量都非常高。研究得出高粱淀粉含量高,高粱中还有适量的单宁,这样酿造出来的白酒是更香的所以高粱酿出好酒得以确立。
做卤菜,有一个步骤就是在卤料入汤之后是要加白酒的,最好当然是高粱酒。在卤烹饪中主要功效为去生除膻解油腻,能使造成食材腥膻味的物质溶解于酒精中,随着酒精的挥发而带走。同时与具酯香、醇香同菜肴的香气十分和谐,而且也可以将食物固有香气通过乙醇诱导出来,使菜肴添香。
做卤味要酒,其实吃卤味喝酒并不是古人的专利,现代人吃卤味,要是没有酒,卤味就少那么一点味。
对于下酒菜来说,香辣的卤味是男人们上佳的选择。浓烈的辣味与悠然的卤香不仅带给味蕾美好的滋味,更与白酒的浓醇气息相得益彰,是酒桌上难得的好滋味。
男人在社会上的压力大,再怎么妇女解放,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时候,何以解忧,还是靠杜康,要诉说心中的不安、焦虑,一杯酒下肚,会让人可以更加毫无顾忌地去表达。男人的面子,在和朋友们相聚的畅聊聚会里,需要放一放,浓烈香醇的白酒便可以让人卸下防备,酒香和卤香萦绕,肆意畅聊。
卤味中又怎么能少了卤牛肉,如果不是嚼劲十足,怎么又能配上男人的豪迈。一小口牛肉一小杯啤酒,那是女人的聚会。
高粱,红火的高粱,做酒后的酒糟又可以成为喂牛的饲料。
卤味,是很多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市场上、超市里,甚至很多微商都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卤味小食,随时买随时吃,一点都不耽误事。卤味虽好,但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前不久有这样一
卤味,是很多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市场上、超市里,甚至很多微商都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卤味小食,随时买随时吃,一点都不耽误事。
卤味虽好,但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报道:在集体宴会之后,很多人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有发烧,呕吐等现象。
经过调查,发现罪魁祸首还是那份卤味拼盘。这件事情提醒我们,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食品安全。
首先,我们知道由于特殊性,卤味这个东西不会现吃现做,无论是自家动手还是商超商品都是一次性制作大量的成品,然后进行存放,进行销售或端上餐桌。
所以这样的过程给了细菌充分繁殖的机会。其次很少有人会把这一类食物进行二次加热食用,各种细菌最怕的恰巧就是加热,所以又给了细菌可乘之机。
那如何避免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呢?
首先,买东西的地方要靠谱:
无论是在哪里销售卤味,正规的地方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们都是放在冷柜里,而且都会放在一些干净的容器里,不直接和外界有接触。在出售的时候才打开进行销售,在保质期内的这些食物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第二,买来之后不要存放太久:
有这样一种现象你想想看有没有,逛超市的时候看到卤味就拔不动腿,在靠谱的商家那里买了之后,又去看个电影,逛个商场,看到餐厅再吃个饭,把买好的食物留到明天。
在这个过程中细菌会大量繁殖,如果回家之后不及时放入冰箱,使用之前没有二次加热,你吃进去的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要注意个人卫生:
触碰食物之前要洗手,接触了生鲜类食品之后更要做好手的清洁工作,蔬菜和鸡蛋也不例外。如果自己感冒,又有腹泻等情况,这个时候应该尽量避免进厨房,更不要制作果汁、凉菜等。
第四,生熟要分开:
生熟食在刀具、砧板、盛装的器皿上一定要分开,盛装生食的器皿使用过后一定要做好清洁;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冰箱更要注意生熟的分开,避免在同一区域,同一隔层。
第五,加热杀菌:
在冰箱里拿出来的卤味、熟食等食物,最好加热杀菌后再食用,只要彻底加热,就不怕细菌了。
一、《食荔枝》
作者:宋代苏轼
1、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二、《问刘十九》
作者:唐代白居易
1、原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翻译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三、《游山西村》
作者:宋代陆游
1、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翻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四、《行路难》
作者:李白
1、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翻译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五、《客中行》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翻译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1、我意天应悯赤子,似恶此举真愚庸。
2、堆盘鲈脍尽深斟,兴狎微吟近可寻。
3、帝左开华第,天中标峻楼。
4、一任临民责茧丝,安知长国倾梁栋!匹缣持出别宫门,满堂金玉还饥冻。
5、丁令回孤鹤,茆君驭两龙。
6、潘茂名、郁先生,千年象数相传授,后天之学汝尤精。
7、采莲度横塘,荷花远近香。
8、日昃憺忘归,清风助高举。
9、秋水已复漕,秋风初怒号。
10、闻说江楼长卷幔,几回风起望胡威。1、临池飞阁乍青红。
2、雁翎未忍刳丁谓,虎口犹期脱蔡京。
3、是岂有笔如秋虹,化为剑锷藏霜锋。
4、残日馀红,碧天微紫,暮色欲来时候。
5、渴葬惊心碧血存,传芭何地与招魂。
6、一番书满两番求,千里重来我更羞。
7、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
8、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我是最晚开放的芦苇花,在凛冽的寒风中,我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年年月月日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芦苇花的诗句,欢迎阅读。
晚泊牛渚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送耿处士
贾岛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
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
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
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
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
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
令人牵挂爹和娘。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贾岛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
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风雨晚泊
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