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我们现有的生物学常识来看,龙是不可能存在的生物。但是,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常识”也是在不断的颠覆和更新的,那关于“坠龙”的事件,能不能证明龙的存在呢?
(影视剧中的龙)
我们来看看一些坠龙事件的细节吧。
在著名的松花江坠龙事件中,关于龙的描述大概是这样的:身长10多米,头像牛犊子,上宽下窄,有一个扁铲形状的短角。脸部和画上的龙差不多,有七八根长须子,又粗又硬还在抖动。嘴长30多厘米,像鲶鱼嘴。
四只爪子,后腿以后的部分特别长,足有八九米。身上有鳞片,形状像鲤鱼鳞。身上有很强的腥臭味,所以招来了很多苍蝇。附近的居民在它身上搭了棚子,并且不断的往它身上泼水,保持湿润。当天夜晚暴雨如注,第二天这条龙就不见了。
大致的关于龙的描述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条坠龙和传统的龙的形象稍有差距。比如没有长叉的龙角、嘴像鲶鱼、尾巴占身体的比例要大得多……也就是说,我们抛开画里的龙的形象,松花江坠龙的描述,更接近人们常见的某些动物,比如整体更像是大型蜥蜴。
其实,历朝历代的坠龙记载,似乎都在努力“塑造”一个符合生物学特征的龙。
(营口坠龙事件)
要研究龙,就必须抛开神话故事,不要把它们当做神来看。再找一些例子,大家看看就知道了,《隋书》当中有记载:“后周建德五年,黑龙坠于亳州而死。”
明《宁远志》记载:“成化中……一夕雷雨大作,有巨物压苗,横数亩,乃坠龙也。越旬日,鳞肉腐尽,民拾齿骨归。”
也就是说,龙不是神,坠落之后很有可能死亡。
就算是不死亡,坠龙事件的原因,也基本上都是因为意外受伤(或者过于虚弱),是无奈之举。就像上面说的松花江坠龙,应该就是受伤了。
还有《唐年补录》中,记载了咸通年间,舒州桐城县善政乡,有“青龙斗死于庭中”。原文描述“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然后有一条受伤的龙坠落下来了……
可见,龙会受伤,会死亡,身上有腥臭味,长得很像大蜥蜴。
所以,历史上记载的坠龙,更接近于真实的生物。
坠龙事件,以及所有关于龙的描述,最难以用常识来解释的,就是龙没有翅膀,怎么飞起来的?如果有龙,为什么找不到化石证据?
(网络图片)
对,没有翅膀怎么飞?我们只能从坠龙事件中猜测。大量的此类事件,都记载了虚弱的龙,一旦遇到暴雨,就像是补充了能量一样,能迅速离开——而民众给它身上泼水,却起不到效果,也就是缓解它的虚弱而已。
所以,龙需要的不仅仅是水,而是暴雨天气中的特定因素,比如闪电或者是狂风。这也许能解释,龙的身体构造,以及它飞起来需要的条件,很不容易满足,我们才无法用“常识”理解。
至于为什么找不到龙的化石,确实不好解释,也许不易保存,也许它们的葬身之处还没有被发现。
总之,坠龙事件说明,从古至今,民间都没有把龙当成不可接触的神,而是一种罕见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