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阶段性的表征,他和高血压一样,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的表现,血管硬化就如同道路上有高低不平的障碍物一样,高的地方血管壁就厚,低的地方血管壁就薄,就容易发生出血等危险,动脉硬化就如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临界指标一样,给我们人体以提示,这给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最佳时机,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争取不发病或者祛除这个隐患的时间几率。动脉硬化的根本原因是寒凉和劳累,百病之源是寒凉,寒凉可以使人体的机能低下,血液流动变缓,这给血管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寒凉由表及里,引起血液流动变缓,给血液与其他物质的结合创造时间、机会,这样容易造成人体脉络的由外到里的暂时蓄积,但长期的寒凉刺激就会导致深层脉络的内在实质性堵塞,脉络堵塞了就存在了“不通”,人体就会发病,脉络堵塞以血管壁的通透性最为明显,就形成了动脉硬化发生。劳累会使人体乳酸量增加。 乳酸是呈酸性物质,而人体血液的pH值大约在7.34~7.35,呈偏碱性,大量的不能正常消耗的乳酸会在寒凉中的人体血液流动变缓的环境中,使这两种物质有充分的作用时间而产生多余的肌凝蛋白和血凝蛋白,进而钙化,沉积在血管壁周围,导致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降低。同时又由于人体没有合理的调节脂类醇类的代谢,也会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掺杂在血液中,使毛细血管堵塞,造成血管发生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硬化程度增加,危险指数更高。心脑血管疾病大多伴有血压升高的问题,高血压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它是血管病变或硬化到一定程度所出现的一种机体状态外在可检测到的表现指标,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 通常的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血管壁上的沉积物不断的堆积、钙化,越来越多,血管的硬化程度不断发展,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扩充血管壁,造成高血压病表现。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从高端研究推理到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根本因素在于动脉硬化的程度,所以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好办的多了。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了动脉硬化和高血压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期间表现,这对什么祛除心脑血管疾病就有了更深层的把握,消除动脉硬化就会使血压恢复正常,彻底改善人体的全身症状,就可以达到消除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目的。
心脑血管疾病的典型表现:头晕、头痛(爆裂痛)、失眠,高血压、耳鸣、肩或上臂酸痛、颈椎酸痛、心前区和后背疼痛、胸闷气短、腹痛、恶心呕吐、腰背酸痛、走路不稳、皮肤红斑、视物模糊、睁不开眼睛、脸部黑黄、有色素或红血丝,皮肤干燥、噎堵感、睡不醒,性格暴躁。心脑血管病性头痛和失眠也称血性头痛和失眠,是由于流入头部的血液由于颈、椎动脉因为硬化而变的狭窄而导致回流受阻,压迫血管神经而引起沉重的头痛,多余不能回流的血液如果压迫睡眠中枢的时候就会导致失眠。自我诊断方法: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应以体征和是否有动脉硬化为基础,因为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标志,自我诊断方法其实很简单,准确率也很高,“八点一压”就可以确定是否有动脉硬化。“八点”:第一点:“天容穴”。第二点:“少海穴”。第三点:“气户穴”。第四点:“天突穴”。第五点:“中庭穴”。第六点:“天宗穴”。第七点:“血海穴”。第八点:“天柱穴”。“一压”:将手放到腹部,手指在胸扩的下方相当于人胃的位置,手掌与人体长轴一致,有上到下,用力压到“中极穴”。以上“八点”的穴位用10—14公斤的力量点压,疼痛的难以忍受和“一压”的时候感觉到有血有直接上涌的感觉,再加上血压和体征就可以明确判断动脉硬化了。没有动脉硬化的人,点以上穴位的时候感觉是酸、麻、涨,不会有疼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