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史书中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关于胯下之辱的原因,在老淮安市还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韩信年轻时有二种爱好,一是钓鱼,一是剑,当地一个屠夫要他的剑,他不给,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第二种说法是一次经常周济韩信的漂母生病了,韩信为了给漂母弄点肉吃,到屠夫那里赊肉,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还有一种说法是,韩信受生活所迫,偷了屠夫的肉,屠夫说你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我就不要了,在韩信做了大将军后,还去看过这个屠夫,不但没有报复他,还让他作了手下的中尉。
对于跨下之辱,韩信后来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
楼主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曾经想过,韩信最多挨那个屠夫一顿打而已,为什么要舍弃尊严受胯下之辱呢?
后来我想:当时那个屠夫说:“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当时韩信听到这话心里肯定非常愤怒,但他成功的压至住了自己的冲动。
我想问题是韩信为什么不离开,而是非要爬胯。
结合《史记》的说法,这样解释。
1.韩信幼年贫苦,但是抱负远大,他看到当时社会正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会有自己的出头之日。所以,他习惯佩带宝剑,加上韩信身材高大,属于比较扎眼的人,所以在家乡淮阴被一群地痞流氓看不惯,经常挑衅他。记住,是一群地痞流氓。
2.当时户籍制度严格,不能随意离开家乡。
3.秦朝法律苛刻,甚至残暴。
综上所述,韩信招惹上了当地流氓团伙,所以为了“一劳永逸”的躲开这些麻烦,专心积蓄能力,研习兵法,所以在一次尴尬的挑衅中,选择了爬胯。
LZ正解 其实他还可以自 焚,不知道古代有汽油没得哦?
如果是我的话我就给他来个猴子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