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指的是在哪发展的三个阶段?
下面给你讲讲其中国的发展三阶段吧,胡乱说说、仅供参考:
ISP时代
1994年4月20日,当时的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NCFC(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工程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这是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国家的标志性事件。
从这一天起,中国进入了中国互联网的接入时期。ISP(互联网接入业务提供商)成为了主宰1994年至1996年的主导名词。中国也进入互联网的商业化时代。
在前国务院信息办政策法规组负责人高红冰的记忆中,当时京广两地的网络互访需要拨长途电话。“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是非常奢侈的。”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触网”人数尚不足10万。
中国互联网早期的发展力图通过ISP来普及。在高红冰看来,“实践证明,在中国电信完全垄断的局面之下,这种做法是将互联网带入了死胡同。”
促使局面得以改观的,是政府对待互联网态度的转变。国务院出台《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4月“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制定,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建立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和互联网交换中心。
同时,政府开始投资大规模的基础网络建设。1997年6月,邮电部电信总局投资70个亿的169全国多媒体通信网启动。深入县级城市的地方信息港便是这一热潮的产物,如今依然还保留着。
早期叱咤风云的瀛海威、东方网景、世纪互联、实华开等30余家ISP受到明显的冲击,在探索互联网商业化的道路上纷纷或倒闭或转型,今天仍然生存的寥寥无几。
“内容为王”
接过棒的是ICP(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1997年,网易、四通利方论坛�新浪前身 、chinabyte和搜狐开始崛起,政府对互联网的大规模基建,为ICP们提供了一个施展的平台。
互联网开始尝试电子邮件以外的东西,BBS和新闻逐渐在成为互联网的新核心。“上网”逐渐成为时髦的代名词。截至199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的人数上升至210万。
越聚越多的人气引起了资本的关注。张朝阳是如何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来创办搜狐网站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主要的谈资。媒体和大众也宁可相信,如果你有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就足以获得投资商成千上万的美钞。
ICP们为了赢得资本的青睐,整天在筹划着如何让更多的眼球注意到自己,如何占据每天各大媒体的要位。当时的北京城,每天都有新的网站诞生,互联网公司总有开不完的新闻发布会。接着,免费邮箱、网络论战以及网络小说开始与网民亲密接触。
从“输血”到“造血”
2000年是互联网商业化应用的初期阶段。事实上,不仅商业运作方式实行的是“拿来主义”,连商业运作成本也主要是靠国际资本“输血”维持。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以此为标志,2000年4至7月,新浪、搜狐和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从此有了一个股市晴雨表。
也就是在这个时刻,纳斯达克开始崩盘。雪崩效应让中国的互联网业界不寒而栗。由此引发了2000年的那场论战。
面对市场的冷酷,资本开始对互联网重新审视。在这4年里,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的股价走了一条U字型的曲线。U字型的左边是互联网狂热在股市退潮的反映,底边是长达两年的互联网寒冬,U字型的右边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率全球互联网之先走出低谷重新崛起,也代表着中国互联网无限广阔的发展远景。
以2000年纳斯达克股市急剧下挫为标志的互联网寒冬教会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生存之道,也给中国互联网一个巨大的机会,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实现了与中国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市场的嫁接,并因此完善了自身的“造血”机制,那就是成为ASP(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
以网络游戏为例,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已达1380万人,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达到13.2亿元人民币,超过中国电影全年的票房收入。这还不包括2003年网络游戏对通信业的直接贡献87亿元,对IT产业的直接贡献35亿元,以及对媒体及传统出版业的直接贡献26亿元。
这只是冰山一角。从产业的角度看,8000万网民已经使网络媒体拥有仅次于电视和报纸的读者群和广告受众,新浪和搜狐新闻的日访问用户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一家报纸的读者面。中国的电子商务不再仅仅是企业的一个网上产品样本展台,而成为许多大大小小企业的又一条销售渠道。这8000万网民正在创造一个个在未来10年中消费需求过百亿元的市场,譬如广义的短信即移动互联增值市场、网络游戏市场、网络广告与搜索排名、B2C与C2C电子商务等。
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最令人瞩目的是出现了好几位排名非常靠前的“网络富豪”。在他们背后是一个正在以惊人速度崛起的大市场。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ISP时代
1994年4月20日,当时的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NCFC(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工程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这是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国家的标志性事件。
从这一天起,中国进入了中国互联网的接入时期。ISP(互联网接入业务提供商)成为了主宰1994年至1996年的主导名词。中国也进入互联网的商业化时代。
在前国务院信息办政策法规组负责人高红冰的记忆中,当时京广两地的网络互访需要拨长途电话。“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是非常奢侈的。”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触网”人数尚不足10万。
中国互联网早期的发展力图通过ISP来普及。在高红冰看来,“实践证明,在中国电信完全垄断的局面之下,这种做法是将互联网带入了死胡同。”
促使局面得以改观的,是政府对待互联网态度的转变。国务院出台《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4月“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制定,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建立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和互联网交换中心。
同时,政府开始投资大规模的基础网络建设。1997年6月,邮电部电信总局投资70个亿的169全国多媒体通信网启动。深入县级城市的地方信息港便是这一热潮的产物,如今依然还保留着。
早期叱咤风云的瀛海威、东方网景、世纪互联、实华开等30余家ISP受到明显的冲击,在探索互联网商业化的道路上纷纷或倒闭或转型,今天仍然生存的寥寥无几。
“内容为王”
接过棒的是ICP(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1997年,网易、四通利方论坛�新浪前身 、chinabyte和搜狐开始崛起,政府对互联网的大规模基建,为ICP们提供了一个施展的平台。
互联网开始尝试电子邮件以外的东西,BBS和新闻逐渐在成为互联网的新核心。“上网”逐渐成为时髦的代名词。截至199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的人数上升至210万。
越聚越多的人气引起了资本的关注。张朝阳是如何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来创办搜狐网站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主要的谈资。媒体和大众也宁可相信,如果你有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就足以获得投资商成千上万的美钞。
ICP们为了赢得资本的青睐,整天在筹划着如何让更多的眼球注意到自己,如何占据每天各大媒体的要位。当时的北京城,每天都有新的网站诞生,互联网公司总有开不完的新闻发布会。接着,免费邮箱、网络论战以及网络小说开始与网民亲密接触。
从“输血”到“造血”
2000年是互联网商业化应用的初期阶段。事实上,不仅商业运作方式实行的是“拿来主义”,连商业运作成本也主要是靠国际资本“输血”维持。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以此为标志,2000年4至7月,新浪、搜狐和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从此有了一个股市晴雨表。
也就是在这个时刻,纳斯达克开始崩盘。雪崩效应让中国的互联网业界不寒而栗。由此引发了2000年的那场论战。
面对市场的冷酷,资本开始对互联网重新审视。在这4年里,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的股价走了一条U字型的曲线。U字型的左边是互联网狂热在股市退潮的反映,底边是长达两年的互联网寒冬,U字型的右边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率全球互联网之先走出低谷重新崛起,也代表着中国互联网无限广阔的发展远景。
以2000年纳斯达克股市急剧下挫为标志的互联网寒冬教会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生存之道,也给中国互联网一个巨大的机会,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实现了与中国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市场的嫁接,并因此完善了自身的“造血”机制,那就是成为ASP(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
以网络游戏为例,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已达1380万人,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达到13.2亿元人民币,超过中国电影全年的票房收入。这还不包括2003年网络游戏对通信业的直接贡献87亿元,对IT产业的直接贡献35亿元,以及对媒体及传统出版业的直接贡献26亿元。
这只是冰山一角。从产业的角度看,8000万网民已经使网络媒体拥有仅次于电视和报纸的读者群和广告受众,新浪和搜狐新闻的日访问用户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一家报纸的读者面。中国的电子商务不再仅仅是企业的一个网上产品样本展台,而成为许多大大小小企业的又一条销售渠道。这8000万网民正在创造一个个在未来10年中消费需求过百亿元的市场,譬如广义的短信即移动互联增值市场、网络游戏市场、网络广告与搜索排名、B2C与C2C电子商务等。
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最令人瞩目的是出现了好几位排名非常靠前的“网络富豪”。在他们背后是一个正在以惊人速度崛起的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