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廿五,在位17年(1626-1643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时入关前夕突然病故,年52岁。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于公元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1627-1644在位。在位17年。
很明显两人几乎是宿命的对头朱由检比皇太极晚一年掌权,17年皇帝有16年共同在位。不过中间前十年皇太极只是大汗,第十年他才建立大清正式称帝。且不管崇祯的评价如何,皇太极的历史评价却很一致,他是满清的实质创立者,能力手段都没有异议。本人看过所有起点中几乎所有50万字以上的历史小说,即使是最排满的愤青小说中,也会承认他的历史地位和能力。在两人的交锋中崇祯几乎沦为皇太极的陪衬。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清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金”国号为“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朕凉躬圣意,有伤天德,死去无颜见祖宗。故去面冠,以发覆面,任贼分割,无伤百姓一人
这是这位皇帝上吊前的遗言,如果他是无能的,死前能做到有骨气,也是值的尊敬的,
清能入主中原, 不是因为他们军事实力强, 而是中原大乱,明白吗? 明末各地都有起义军,而农民首领往往没有目标,所以凡是农民起义往往是很少成功。如果国内能稳定,清军在明军面前就是找死的份,明代早火枪大炮作战已经很成熟,骑兵没有靠近就已经被打成马蜂窝。
那次动乱中,有多少人死亡,去查查看
清取代明,实际上是一次历史的大倒退,因为少数统治多数,所以有很多极端政策,摧残我们文化
清以外的古代的皇帝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大的权力,而是要受到大臣制约的,国家的运作其实是由一批文臣完成如中书省,内阁,类似现在的日本英国, 但皇帝有罢免权力,绝不是大权独
清入中原,实际上基本上没有投降的城池,都是全民抵抗,而降清的明军也纷纷动摇,失败是因为当时没有了皇帝号令,不能形成统一的行动,而被个个击破,而当时有投降清的明军如吴三桂等起了很大作用
清末那种无知,愚昧,自闭,麻木,软弱并不是我们的民族性格,而是百年毒害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