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于2008年7月23日由国务院批复(国函〔2008〕64号)设立,是全国已批准的7家保税港区、3家综合保税区中唯一一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综保区用地分为南北两区,总规划面积5.944 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2.726平方公里;北区为3.218平方公里。管委会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拟将综保区分为两大功能区:一是口岸操作区,即内围网以南,机场以北区域;二是保税功能区,由三个区组成,一区为机场北线以东、内围网以北区域,二区为机场北线以西区域,三区为南区。结合区域发展现状,管委会提出"统一规划、整体围网、分区管理、分期建设"的总体原则,分两期进行规划建设。
综保区南区(保税功能三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726平方公里,包括出口加工区和空港工业区A区两个区域。空港工业区A区占地面积约1.526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毕,尚未实现物理围网。出口加工区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建有两个卡口,围网及视频监控系统等设施均已按出口加工区验收标准安装,于2001年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八部委验收并封关运行,但目前部分设备相对陈旧,需要进一步检修、完善。海关、检验检疫现有办公、实验、生活设施用房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占地约26亩。
综保区北区总体规划面积为3.218平方公里,包括空港物流基地用地(保税功能二区)及大通关基地(口岸操作区及保税功能一区)。空港物流基地用地约0.9平方公里,目前枯柳树村、回民营村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通关基地用地约2.318平方公里,基地内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建成,于2007年8月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四部委验收并封关运行。
综保区立足打造"东方经贸航空枢纽"的战略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功能政策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服务贸易等四大产业,探索发展离岸金融。年底力争一期封关运营后进出口总额实现50亿美元;到2015年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翻两番,达200亿美元,年均增速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