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伍子胥和前任领导的关系很好,阖庐了解他,也信任他,自然没有问题。但到第二任领导——夫差时,形势已发生了变化,伍子胥虽是元老,但没有几个领导喜欢劳苦功高而自己驾驭不了的老臣。偏偏此时领导又作出了几个错误的决定,伍子胥进谏,和领导意图相反,领导当然不快活。有时候领导的决策是没有长远眼光的,可能会有暂时的胜利,但放眼未来却是错误的。暂时的胜利会让领导昏头,而更加不信任进谏之人。
在这时,伍子胥应该知道领导已经“朽木不可雕”了,再劝已经没有用处,要么退休,像孔子说的,“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要么屈从以保身。
手握大权的领导,往往都会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听不得不同的意见,作为部下强谏无益,反而会招致领导的忌恨,认为你不听话。所以,遇到这样的领导,要么闭嘴,要么跳槽。伍子胥还有青史留名的机会,现代的小职员如果这样,只会被穿上小鞋,郁闷至死。
第二,伯嚭为什么会这么受宠,因为他会和领导搞好关系,会顺从领导,迎合领导的意图。虽然他接受外国的贿赂,但领导就是对他快活,没人卑躬屈膝,舔疽舐痔,领导就会兴趣索然。把领导服侍得舒服,你就能狐假虎威,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领导不是不喜欢忠臣,只是小人更能让他快活,更能让他找到领导的快感。
职场中人,一味的埋头苦干,绝对没有前途,往往还会死得很难看。在中国,要想晋升,能力从来都是次要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经营好关系,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是,有些人就是为真理而生,就像伍子胥,宁愿坚持正确意见,不愿随波逐流。所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伍子胥虽然留芳千古,但活着时却是寂寞悲情的。
现代职场中人,大多必须在职位和职业良心之间做个选择,如果你是为了眼前的荣华富贵,也是学学伯嚭吧。
第三,小人古时候有,现代也有,将来还会有,永远不会绝种,且散布广泛,几乎每个人都能遇到。不幸和小人共事,决不能心慈手软,一定要阻止小人前进的步伐,小人一旦当权,为害无穷。就像费无忌和伯嚭,残害忠良,足以亡国。在小人面前,正义的力量要联合起来,防止其得势。如果实在不能阻挡(正如果能压邪,就没有小人了),消极的办法是不要得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