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拂乱其所为”中行该怎么解释?帮忙逐词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2025-03-29 01:47:5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行的意思是将要。“行拂乱其所为”的意思是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违背。

一、原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译文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三、出处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二、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练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回答2:

“行拂乱其所为”中行的意思是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违背。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回答3:

  行拂乱其所为——直译: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违背。意译:使他做事不顺。
  行——将要,此处不解释为“行为”。
  乱——使动用法,使其乱

  "行拂乱其所为"其实就是“行(将要)拂(违背)乱(使动用法,使其乱)其(他的)所为(行为、所作所为)”。

  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回答4:

《中考文言诗文篇目点击》(150实词附录p205)上给的解释为:
「做,实行,实施,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