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写,一楼胡说什么呢?!
第一,高鹗的才学不如雪芹先生,直接导致他为了藏拙,后40回诗词很少,即使有也不是很出色,不像前80回的诗词和每个人的性情际遇联系紧密。
第二,即使雪芹先生来写,我想也不会安排宝玉给黛玉写祭文,哀莫大于心死,林妹妹对于宝玉来说那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黛玉死后很难想象宝玉在心丧若死的时候还想得起来写什么祭文。
第三,那篇祭文不是写给金钏儿的,是给晴雯的,金钏儿之死宝玉是带着小厮偷偷到府外一座小庙的水井旁默默烧祭。
第四,高鹗安排宝玉成亲很久以后自己偷偷去了趟潇湘馆,但是紫鹃不肯开门,他满腹委屈伤心说不出来。这个情节我一直很不喜欢,太拙劣太不像和黛玉心灵相通的怡红公子所为。
记得黛玉曾和宝玉讨论过一出戏曲,黛玉说,如果心中有这个人,何必非要到海边去祭祀,无论什么水井甚至对着一瓢水哭上一哭,尽了自己心意也就是了。一定要到海边去,反而显得拘泥不够洒脱。(大意这样)
因为高鄂不是曹雪芹。准确的说,贾宝玉给晴雯写了《芙蓉女儿诔》,很是深情!还有哦,按曹雪芹的本意,贾宝玉最后不可能去考功名...
本来,王熙凤使了一招“偷梁换柱”的计策,让失去“宝玉”后几欲疯癫的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事后知道真相的贾宝玉,肝肠寸断,在那样的情况下,贾宝玉又怎么会有精力去写祭文?
据有关红学专家分析,贾宝玉最后很可能遭遇牢狱之灾,又怎么会有精力去写祭文或者是考功名?另外,也许每个人的文学风格不同,或者说才能不一样,曹雪芹的文学功底相信高鹗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当然,高鹗能续写完《红楼梦》,很是厉害。
曹雪芹,红楼梦对他来讲,就是自己的生活真实写照,是现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或许,对贾宝玉来讲,把她放在内心深处就可以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书中彰显的是人类思虑中最大的一对悖论:重天演;重人为。前者重自然、重自由、重生命;后者重意志、重秩序、重伦理。中国的庄禅属前者,中国的儒家属后者;林黛玉属前者,薛宝钗属于后者。
贾宝玉是最能与林黛玉心灵相通的人,林死去,是“自然”,是“天演”,无为而为是不是更好点呢?
自己懂得不多,先说这些吧。红楼梦应该用心去读,你会发现很多的。
没有,书中是那样写的,宝玉是想写来着,但是是去了通灵宝玉,他也失去了灵性,也写不出来了。
芙蓉女儿诔实写晴雯,暗写黛玉
高鹗版本,宝玉与宝钗婚后,个人觉得,宝玉是对宝钗和整个贾家负责(毕竟他身上肩负的贾府的复兴大计)。当他履行完他的责任之后,就跟着一僧一道走了,而贾府因为贾兰的功名而获得了复兴的机会,但在也达不到鼎盛,也就是一种苟延残喘.
其实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高鹗版本的就是喜剧,其实细细的读和揣摩,还是延续了曹雪芹的大悲剧。只不过人们想象的曹雪芹续本更加真实与现实,而高鹗续本却有些意犹未尽而已。
没有啊,即使想些也没那么大才
老高80回往后就写了一首
没有曹公有才情